春残

景为春时短,愁随别夜长。

暂棋宁号隐,轻醉不成乡。

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

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春天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别的愁绪让这夜晚时光格外漫长。
暂时下几盘棋只是聊解愁绪,不能像隐士们那般超脱,轻微的酒醉也不能说是进入了醉乡。
暮春的风雨日夜不停,而不堪风雨摧残的春花,也迅速凋零,全都散落在苍绿的莓苔之上。
花落了春天也将随之而去,那么这楼上就是送春归去的地方。

注释

暂棋宁号隐:用典出自《世说新语·巧艺》:“王中郎以围棋坐隐。
”轻醉不成乡:化用典故,《新唐书·王绩传》:“绩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

风雨曾通夕,莓(méi)苔有众芳。
河梁:桥。
也借指送别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春天即将逝去的忧愁情绪。"景为春时短"表明春光易逝,转瞬即逝,而"愁随别夜长"则是说离别之苦随着夜晚的延长而变得更为漫长和深重。诗人通过"暂棋宁号隐"、"轻醉不成乡"表达了一种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虽在游戏中寻找片刻的安宁,但即使是微醺也无法消除心中的乡愁。

"风雨曾通夕"可能是在形容某个夜晚经历了风雨,而"莓苔有众芳"则描写了自然界中草木萌发,充满生机。然而这种景象并未能带给诗人快乐,反而是"落花如便去",春天的美好即将消逝,这种无常和易逝让人感到悲伤。

最后一句"楼上即河梁"则可能是在形容诗人的所在之处与河流相接近,或许是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远方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逝去美好的无奈。

收录诗词(158)

唐彦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号:鹿门先生
  • 籍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 生卒年:?~893

相关古诗词

春深独行马上有作

日烈风高野草香,百花狼籍柳披猖。

连天瑞霭千门远,夹道新阴九陌长。

众饮不欢逃席酒,独行无味放游缰。

年来与问闲游者,若个伤春向路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思春愁一万枝,远村遥岸寄相思。

西园有雨和苔长,南内无人拂槛垂。

游客寂寥缄远恨,暮莺啼叫惜芳时。

晚来飞絮如霜鬓,恐为多情管别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春风向杨柳,能事尽风流。

有意疑张绪,无情见莫愁。

依然金谷在,宁免武昌偷。

前路难回首,何须苦映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秋晚高楼

松拂疏窗竹映阑,素琴幽怨不成弹。

清宵霁极云离岫,紫禁风高露满盘。

晚蝶飘零惊宿雨,暮鸦淩乱报秋寒。

高楼瞪目归鸿远,如信嵇康欲画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