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与人事变迁的感慨。首句“纤腰瘦尽减罗衣”,通过女子的身形变化暗示季节更替,以及岁月对人的影响。接下来,“转瞬而今景物非”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无情流逝,昔日的美好不再。
“断续砧敲明月冷”描绘了秋夜的寂静,砧声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冷清,暗含了孤独与寂寥。“凄清虫语晓星稀”则通过虫鸣和稀疏的晨星,渲染出一种凄凉的秋晨氛围。
“烟横古木疑云护”运用了比喻,将袅袅炊烟比作云雾环绕古木,增添了神秘感,也暗示了世事如梦的虚无。“风卷残丝若絮飞”则借风中飘散的丝絮,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两句“惆怅玉关秋已老,红芳绿晕久相违”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边塞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久违的惆怅。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