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九十一)

仰山上元令节,笙歌且靠一壁。

雪晴山色挼蓝,冻解溪流濑石。

满眼看不尽,满耳听不彻。

诸人若向这里知归,不须更授然灯记别。

形式: 偈颂

翻译

在上元节时仰望山巅,笙歌之声暂且靠在一旁。
雪后初晴,山色如蓝,冰冻的溪流冲过石头发出潺潺声。
满眼望去景色无穷,满耳听到流水声不断。
如果你们在这里懂得回归,无需再听那点燃灯火的告别仪式。

注释

仰:抬头。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令节:节日。
笙歌:笙和歌声。
靠:依傍。
挼蓝:形容山色深蓝。
冻解:冰雪融化。
濑石:溪水冲击石头。
满眼:尽收眼底。
不尽:无尽。
满耳:充盈耳朵。
彻:完,透。
知归:知道回归本心。
更授:再给予。
然灯记别:点燃灯火作为告别仪式。

鉴赏

这首宋代禅宗僧人释惟一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中元宵令节的景象。"仰山上元令节",点明了节日的庆祝地点在山顶,暗示了清幽的环境和独特的庆祝方式。"笙歌且靠一壁",形象地写出音乐声在静谧山间显得尤为突出,仿佛歌声与乐器都懂得收敛,让自然的声音占据主导。

"雪晴山色挼蓝",通过"挼蓝"一词,描绘出雪后初晴时山色如水洗般的深邃青翠,给人清新宁静之感。"冻解溪流濑石",则描绘了冰雪融化后溪水潺潺流过石头的场景,动态生动,展现了生机复苏的气息。

"满眼看不尽,满耳听不彻",诗人运用对仗,强调了山中美景和声音的丰富与深远,让人留连忘返。最后两句"诸人若向这里知归,不须更授然灯记别",寓意深刻,意在说如果人们能在此处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即无需外在的指引,也能找到内心的归宿,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寓禅意于自然之中,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内心平静的禅修境界。

收录诗词(228)

释惟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九十)

飞雪亭前,宜春台上。物有万殊,春无两样。

住不顾去底,犹欠劈面拳。

去不顾住底,好与拦腮掌。

直饶去住两忘,如龙似象。

未免卸下衲衣,连挥痛棒。棒折也不放,是罚是赏。

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八十八)

今朝腊月二十五,明朝腊月二十六。

风前唱起仰山歌,人皆道是云门曲。

形式: 偈颂 押[屋]韵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八十七)

谈玄谈妙,将油洗皂。行棒行喝,剜肉成疮。

诸方多是誇张作说,集云只据见定商量。

年年九日是重阳。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八十六)

雁入高空,蛩吟古砌。剧谈不二门,单明第一义。

瞎却眼,塞却耳。

听得分明见得亲,不必龙华亲授记。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