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汪水云诗卷

今雨水云来访我,西窗剪烛话辽东。

百千万事掷天外,一十四年如梦中。

琴到拙时方得趣,酒于愁处恰收功。

明朝又挂孤帆去,江海茫茫正北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今日雨水时节,云朵来访,我们在西窗下点燃蜡烛,谈论辽东之事。
无数琐事都抛诸脑后,十四年的光阴仿佛一场梦境。
当弹琴技术生涩时,反而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在悲伤时饮酒,却意外地舒缓了愁绪。
明天又要独自扬帆起航,面对浩渺的江海,北风正劲。

注释

雨水:春季的节气,雨水渐多,万物复苏。
辽东:古代地区名,这里可能指远方或回忆中的地方。
掷天外:比喻抛开、遗忘,形容对琐事的不在乎。
如梦中:形容时间过得像梦一样恍惚。
拙时:技术生疏或不熟练的时候。
收功:此处指借酒消愁,暂时缓解心情。
孤帆:形容一个人的船只,暗示孤独出行。
江海茫茫:形容江海广阔无边。
北风:寒冷且方向明确的风,可能象征离别或未知的旅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中独坐,剪烛西窗,与远方的朋友谈论辽东之事。诗人表达了对往昔繁多琐事的超然,以及对时光流转、梦幻般十四年的感慨。

"琴到拙时方得趣"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即在不经意间弹奏才达到了乐趣的高峰。这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对艺术的追求和享受是超越世俗纷扰的。

"酒于愁处恰收功"则透露出诗人在忧愁中以饮酒为慰藉,借酒浇愁之情。这里“恰收功”意味着适可而止,不是沉迷其中,而是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最后两句"明朝又挂孤帆去,江海茫茫正北风"描绘了诗人即将启程,孤独地扬帆远行于广阔的江海之中,迎着北风前进。这不仅是对未来行程的写照,更是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超脱与豁达,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诗中多处使用了隐喻手法,如“剪烛”、“琴到拙时方得趣”等,使诗歌增添了一层深意,让人在阅读中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与内心世界的丰富。

收录诗词(1)

叶福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占贮橘子

圆如珠,赤如丹,倘能擘破分吃了,争不惭愧洞庭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南雁西洞

石门深窅锁丹霞,倚马西风日欲斜。

幽境已无尘俗气,白云尚有翠微家。

林间摘句书红叶,涧底烹泉带落花。

向晚且从西洞息,碧山明月正堪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水调歌头.寿太守黄少卿

天启黄旗运,复见汉黄香。

名高黄榜,飞黄腾踏入鸳行。

文彩苏黄而上,政事龚黄而右,黄纸选循良。

黄见眉间色,卿月照黄堂。调黄钟,舞黄鹤,醉鹅黄。

黄云催熟,黄童老叟庆金穰。

闲展黄庭一卷,自爱黄花晚节,黄阁日偏长。

印佩黄金斗,黄发半苍苍。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贺新郎.寿吴权郡

伛指循良吏。祗吴公、传不书名,一人而已。

彷佛三生来展骥。就种棠阴千里。

又还是、治平为最。

绣线渐添红日影,恰搀前、七日冬书至。

吾道长,佛出世。公清但酌螺川水。

屏星躔次吴头,极星先比。节谊家声香国史。

中有千秋生意。宜衮衮、公侯昌炽。

充育登庸元有样,况甬东、一脉山东气。

珠峰畔,又呈瑞。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