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泉石年来偶结庐,冷挨松雪瞰西湖。
高僧好事仍多艺,已共孤山入画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逋在西湖边的居所,他与松雪为伴,静观湖景。他赞赏一位高僧不仅修行深厚,且才艺出众,已经将自己与孤山的隐居生活绘入了墨本之中。诗人借此机会题写两韵诗,记录下这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画面,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林逋的文笔简洁而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崇尚和对禅意生活的追求。
不详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行草得三昧,林间尝与语。
秋风忽捲衣,别我之何所。
数年闲作园林主,未有新诗到小梅。
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栾空绕百千回。
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
寄语清香少愁结,为君吟罢一衔杯。
平皋望不极,云树远依依。
及向扁舟泊,还寻下濑归。
青山连石埭,春水入柴扉。
多谢提壶鸟,留人到落晖。
草烟横碧露华微,乘兴春园懒欲归。
聚散有情输蛱蝶,浅深无色比蔷薇。
浮名莫惜千钟贵,急景须防百岁稀。
一事不堪身衣褐,且偷闲眼看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