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其三)

琅玕高挂与檐齐,桃瓣花开落满堤。

短褐不堪寒透骨,热肠那惜醉如泥。

愁城郁郁岚深锁,歧路茫茫瘴绕迷。

闻道乘驴诗兴急,灞桥应往看新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村落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联“琅玕高挂与檐齐,桃瓣花开落满堤”以琅玕(一种竹子)与桃花的盛放,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琅玕与檐齐的描写,既表现了竹子的高洁,也暗示了屋檐的低矮,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桃瓣随风飘落,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满堤的桃花更显生机勃勃。

颔联“短褐不堪寒透骨,热肠那惜醉如泥”则转而描绘了人物的情感状态。短褐(粗布衣裳)无法抵御寒冷,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苦闷;“热肠”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与执着,“醉如泥”则可能象征着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方式,或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

颈联“愁城郁郁岚深锁,歧路茫茫瘴绕迷”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愁城比喻内心深处的忧愁,郁郁的山岚象征着难以排解的愁绪,而深锁则强调了愁绪的沉重与难以摆脱。歧路和瘴气则暗示了人生的迷茫与困难,道路的不明确和环境的恶劣,都增加了寻找出路的难度。

尾联“闻道乘驴诗兴急,灞桥应往看新题”则以一个生动的场景收尾,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对艺术的追求。听说有人骑驴创作诗歌,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欲望,他打算前往灞桥,期待看到新的诗歌作品。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也暗示了在困境中寻找灵感和希望的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明末社会背景下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

陈应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村(其四)

市隐何须更买山,洋洋江上漫偷閒。

莫愁流水无知己,挹得春风且解颜。

寂寞龙睛回冷水,萧条鹤发点新斑。

长安轻薄休相妒,已去年华曾几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摩山诗三首(其一)第一峰

半壁南天一柱擎,春深报雨晓云生。

何年海浪峰头涌,石上苔痕蛎壳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摩山诗三首(其二)第二峰

嵚崎鸟磴次峰高,拨雾登临兴亦豪。

东望扶桑舒两袖,捧将华日浴波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摩山诗三首(其三)第三峰

层峦葱郁耸扶舆,秀作三峰瀣气疏。

极目浮云飞鸟下,采薇山麓是吾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