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赠畏之(其二)

待得郎来月已低,寒暄不道醉如泥。

五更又欲向何处,骑马出门乌夜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翻译

等到那个人回来时,月亮已经很低了。
他们寒暄时并未提及喝得有多醉。

注释

待得:等待。
郎:古代对男子的称呼,这里指丈夫或情人。
月已低:月亮已经接近地平线。
寒暄:见面时的问候和闲聊。
醉如泥:形容醉得很厉害,像烂泥一样无力。
五更:天快亮的时候,古代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五更是黎明前。
何处:哪里,此处指去向。
骑马:骑着马。
乌夜啼:乌鸦在夜晚啼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巧妙的艺术表达。

"待得郎来月已低" 这一句通过对时间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期待与等待中的无奈。"郎"通常指的是远方的爱人或亲友,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于某人的深切渴望,而"月已低"则是夜晚时分的一个生动写照,月亮已经偏低,时间不早,但所期待的人尚未到来。

"寒暄不道醉如泥" 这句话则描绘了一种酒后的状态。"寒暄"原指寒冷的空气,这里可能借指夜晚的凉意,"不道"意味着诗人不愿提及或回忆这份寂寥,而"醉如泥"形容一种极度醉酒的状态,如同泥土一样无法动弹。这两句交织在一起,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以及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但最终依然难以逃避孤独和悲伤。

"五更又欲向何处" 这里"五更"是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的一种称呼,相当于现代的凌晨三四点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深夜中仍旧无法平静的心境。"又欲向何处"则透露出一种无处安放、彷徨不定的情绪,是对前途迷茫和内心不安的一种写照。

"骑马出门乌夜啼"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清晰的画面:在深夜,诗人骑上马匹,走出了家门。"乌夜啼"形容的是夜晚乌鸦的叫声,这里不仅增加了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悲凉的氛围,也可能象征着一种凄清或是预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月亮、寒气、醉酒等元素的描写,传递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远方人的思念。同时,夜晚的寂寥与乌鸦的啼叫,也烘托出了一种孤独与不安的情绪,是李商隐情感深邃、艺术精湛的体现。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留赠畏之(其三)

户外重阴黯不开,含羞迎夜复临台。

潇湘浪上有烟景,安得好风吹汝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

十顷平波溢岸清,病来惟梦此中行。

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破镜

玉匣清光不复持,菱花散乱月轮亏。

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莫愁

雪中梅下与谁期,梅雪相兼一万枝。

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