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小儿

中年再举子,可喜亦可怜。

半晬已知父,举手拊我肩。

欲别不忍去,离怀重悽然。

儿生苦多病,此念有拳拳。

江声鏖旅枕,展转不得眠。

恍若闻儿声,常如在目前。

我思不能已,汝病何当痊。

王事相促迫,平明又加鞭。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所作的《忆小儿》,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父亲对远行在外的孩子深切的思念与关怀。

首句“中年再举子,可喜亦可怜”,点明了诗人作为中年人,再次送别孩子外出求学或为生活奔波,既有欣喜于孩子成长的喜悦,也夹杂着对分离的哀伤。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人感同身受。

接着,“半晬已知父,举手拊我肩”描述了孩子幼小却已懂得父亲的关爱,以稚嫩的动作表达对父亲的依恋。这一幕温馨而动人,体现了亲子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欲别不忍去,离怀重悽然”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内心的不舍与悲伤,离别的痛苦让人心绪难平。接下来,“儿生苦多病,此念有拳拳”则透露出对孩子的担忧,担心孩子在外的健康与安全,这份牵挂之情溢于言表。

“江声鏖旅枕,展转不得眠”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耳边似乎回响着江水的潺潺声,这声音仿佛是孩子在远方的呼唤,让诗人更加思念。诗人仿佛能听到孩子的声音,感觉孩子就在眼前,这种幻觉中的亲近,更增加了思念的深度。

最后,“我思不能已,汝病何当痊。王事相促迫,平明又加鞭”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深切思念与担忧,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为了生活和责任,不得不继续前行。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深情与牵挂,以及在现实压力下的无奈与坚持,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的哲理。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赵季若染髭走笔简之

赵子方五十,须鬓何斑斑。

身老心未伏,揽镜嗟衰残。

染髭学年少,整容向云鬟。

世间有仙诀,坐使壮岁还。

霜华喜顿改,霞脚惊先斓。

乃知人力穷,欲夺造化难。

黑白变朝暮,相对真面谩。

眉目且作伪,而况方寸间。

劝君循天理,颓然任苍颜。

汉廷方贵老,白首尚握兰。

形式: 古风

姚干舜陟约观琼花因循未能往以诗相促因次前韵

少年逐春心,作意酬花期。

壮大颇更事,举足先三思。

况有简书畏,本非倦游嬉。

姚子磊落人,自信了不疑。

应变似乃祖,未肯为猎师。

婉画多暇日,馀事长于诗。

秀句摹胜景,清尊乐芳时。

对花不忍去,唯恐光景驰。

愧我但局促,洁心似毗尼。

门墙可罗雀,敢作扬雄麾。

高轩时过我,不遣俗客知。

幕中向无事,世路方坦夷。

要当休沐日,飞盖还相随。

灵祠花药丽,皎皎方含姿。

何妨修禊事,流杯宴瑶池。

我欲为亲寿,凭君折繁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朱丈朝宗索壶村落成之集次韵简之

我本岩壑姿,浪谓蓬瀛客。

下惠犹三黜,孟公甘百谪。

况如腹背毛,敢意青云翮。

一麾江海去,自分仙凡隔。

税驾荆溪东,屏居在幽穴。

虽无二顷田,赖有一区宅。

壶村咫尺地,聊以适其适。

公家百亩园,下视云梦窄。

风云满襟袖,烟霞拂巾帻。

清溪一派流,端疑巨灵擘。

桃李自成蹊,皆公手封植。

顾我郐无讥,敢比齐楚国。

大厦未落成,何事先促迫。

一笑真莫逆,两贤岂相厄。

我贫釜生鱼,传家尚清白。

八珍绝肥甘,一枕但甜黑。

抹月批清风,客至聊具食。

乃知造物公,独此每无择。

书生耳目寒,得之即声色。

公若肯一来,与公分所得。

形式: 古风

又自咏效乐天体

我家曾高来,享年稀六十。

吾祖逾九龄,屈指十之一。

嗟予蒲柳姿,不觉开七秩。

虽幸延残年,其奈婴末疾。

人生一世间,无异驹过隙。

孔蹠俱尘埃,彭殇漫欣戚。

苟免饥寒忧,况又婚嫁毕。

生亦何可恋,死固不足惜。

棺椁已素具,坟垄渐加葺。

委顺以待时,腊月三十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