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世尊去世,二千馀年,到此尊慈,恰五十代。
渠以壁上安灯盏,雨前置酒台。
闷来打三碗,何处得愁来。
颂清净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堕地狱,佛法兴衰可见也。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宗元对中国佛教史上大慧和尚的赞颂。诗中提到世尊去世两千多年后,大慧和尚作为第五十代尊者,他的修行方式独特而深具智慧。他将灯盏安置在墙壁上,雨天时则设酒台,看似闲适的生活态度中寓含禅意。诗人通过“闷来打三碗,何处得愁来”这两句,描绘出大慧和尚面对生活琐事时的洒脱和超脱,没有世俗烦恼。
接着,诗人借大慧和尚的例子,阐述佛法中的两个重要观念:清净行者即使不追求涅槃(佛教的最高境界),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净;破戒的比丘(违反戒律的僧人)并不意味着必然坠入地狱,强调了佛法中的宽容与包容。整首诗通过赞美大慧和尚的生活态度和佛法理念,展现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体现了宋代理性与禅意交融的诗风。
不详
貌古而清,语俚而新。同乎流俗,大有径庭。
常心是道,杀人活人。
使当时磨下玉洁冰清,则杨岐一宗未必中兴者也。
十万里来卖口嘴,宜乎打落当门齿,面壁九年谁采你。
深雪之中若不得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有甚面目归乡里。
不如随分纳些些,唤作平常事已差。
绿草溪边头角露,一蓑烟雨属谁家。
死人眼,死人手。金乌飞,玉兔走。
直截根源,取之左右。
张翁醉倒官街,元是李翁吃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