豅豁岩

苍崖两分张,绝壁千丈起。

溪流忽奔注,万石相披靡。

跳波作惊雷,跬步清见底。

攀藤上巉岩,却立半空里。

几年天师庙,栏柱岌无址。

幽禽答远响,山花乱红蘤。

我来不知疲,危栈劣容屣。

同僚具壶觞,脚软正须此。

尘埃得遐瞩,真赏契心耳。

只应潭中龙,见客亦惊喜。

形式: 古风

翻译

峭壁如刀割,千丈高峰耸立。
溪水突然汹涌,万块石头被冲刷翻滚。
浪花跳跃如惊雷,每一步都能清晰看见溪底。
抓着藤蔓攀上险峻岩石,我站在半空中俯瞰。
天师庙已荒废多年,栏杆柱子摇摇欲坠。
幽深的鸟鸣回应远处回声,山花盛开如红霞。
我来到这里不觉疲惫,危险栈道艰难行走。
同事们备好酒杯,此刻脚软正需如此解乏。
在这尘土飞扬中,得以远望欣赏美景,心灵得到了满足。
恐怕只有潭中的龙,见到客人也会感到惊讶。

注释

苍崖:陡峭的崖壁。
绝壁:极高无法攀登的峭壁。
奔注:水流急促。
披靡:散乱,形容石头被水流冲倒。
巉岩:险峻的岩石。
岌无址:形容栏柱摇摇欲坠,根基不稳。
幽禽:深山里的鸟儿。
遐瞩:远望。
真赏:真正的欣赏。
潭中龙:潭水中的龙,象征神秘或传说中的生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豅豁岩的壮丽景色,展现出山崖的险峻和溪流的奔腾。"苍崖两分张,绝壁千丈起"形象地刻画出崖壁的高耸与深邃,"溪流忽奔注,万石相披靡"则描绘了激流冲刷石头的震撼场景,如惊雷跳跃,水清澈见底。诗人攀援而上,置身于半空中的巉岩,感叹天师庙的荒凉,栏柱倾颓,只有鸟鸣山花点缀。

诗人游历至此,忘却疲劳,同事们饮酒助兴,让他得以在艰难中欣赏到美景。他感叹此景能洗涤心灵,让人仿佛与潭中龙共感惊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豅豁岩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这种超凡之美的深深赞叹。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题日出雨脚图二首(其二)

隐隐遥分树色,萧萧似听风声。

何处江倾海堕,隔山雾白烟明。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题日出雨脚图二首(其一)

绝壑春林映绿,半山晓雾迷红。

长忆西岩梦觉,小舟欸乃声中。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

一剪梅.叶梦锡席上

竹里疏枝总是梅。月白霜清,犹未全开。

相逢聊与著诗催。要趁金波,满泛金杯。

多病惭非作赋才。醉到花前,探得春回。

明年公已在鸾台。看取春风,丹诏重来。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六州歌头.桃花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娥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形式: 词牌: 六州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