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科举考试中的辛酸与迷茫。"清要无因,举选艰辛"表明了考试的严格和选拔过程的困难,"系书钱、须要十分"则透露出备考所需的物质投入以及对细节的精确要求。"浮名浮利,虚苦劳神"揭示出功名与物质利益背后的空虚和精神上的痛苦。
诗人通过"叹旅中愁,心中闷,部中身"表达了在异乡考试时的孤独与寂寞,以及身体和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虽抱文章,苦苦推寻"则表现了诗人对文学作品孜孜不倦的追求,但这种努力似乎也带着一丝无奈。
最后,"更休说、谁假谁真。不如归去,作个齐民。免一回来,一回讨,一回论"表达了一种放弃与超脱,诗人似乎在思考是否值得继续留在这样一个充满虚伪和争斗的环境中,而是选择回到平凡人的生活,以避免重复的考验、争辩和评议。
整首诗通过对科举生涯的反思,展现了古代士人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他们内心深处对于名利与真实自我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