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的释清远所作,名为《不寐》。诗中描绘了毗耶离城居士家的简朴生活,以及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诗人以“毗耶离城居士家,环堵十笏容河沙”开篇,通过对比居所的狭小与心中的广阔,展现了居士内心的宽广与超脱。
接着,“八万四千高座众,咄嗟已办熏天花”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居士心中聚集的众多高僧,以及他能迅速准备的熏天花,象征着居士内心的丰富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迢迢不到迷是障,念念常入心无差”则表达了居士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也能洞察迷障,其念念不忘,心无差错,体现了修行的坚定与专注。
最后,“须弥卢山四大海,我见如一粟与麻”将宏大的自然景观与个人的视角进行对比,强调了个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同时也暗示了通过修行,个体能够超越这种渺小,达到心灵的广大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佛教修行者内心的境界和对宇宙人生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