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戊戌十二月十六日与吴原博史明古张子静游阳山入云泉庵观大石联句

岩岩者大石,奇观人所诵。

遐想十载余,初游四人共。

舍舟始登陆,杖策不持鞚。

是时日当夕,兹山气逾滃。

入门信突兀,拾级骇空洞。

落星何破碎,灵鹫宜伯仲。

仰观神欲飞,俯瞰心屡恐。

鳞皴苔藓剥,骨立冰雪冻。

神驱道裤呵,鬼劈文错综。

尊严凛君临,张拱俨宾送。

环列尽儿孙,拥护等仆从。

欲假愚公移,谅匪雍伯种。

卧鼓慨桴亡,对臼怯杵重。

猊吻讶未收,龙鬣怒难控。

凝血疑痛鞭,立肺讵冤讼。

上漏还启窗,中通自成弄。

大惟补天功,小可砭肌用。

分矢肃慎来,浮磬泗滨贡。

廉利并攒剑,兀隉侧倚瓮。

峄山辱嬴秦,艮岳遗汴宋。

截彼民具瞻,壮哉客难奉。

僧讲点头应,将射没羽中。

尘缘契三生,阵图怀七纵。

竹幽补堂坳,树古嵌坳缝。

窦黑炊烟熏,坎平钟乳壅。

盘盘栈道危,炜炜水泉动。

登顿足力疲,眺望眼界空。

松露发欲濡,潭月手可弄。

穷攀任生皲,醉吟微带齆。列坐对弯跧,大呼应锽。

嗜癖牛李愚,诗战邹鲁哄。

落照红抹赭,归云白流汞。

拜奇得颠名,忧坠成噩梦。

试与扣山灵,傥售捐薄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应祯的《成化戊戌十二月十六日与吴原博史明古张子静游阳山入云泉庵观大石联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游览阳山时,对一处巨大岩石的惊叹和感悟。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石的奇特形状,如“岩岩者大石”、“鳞皴苔藓剥,骨立冰雪冻”,展现了石头的峥嵘与沧桑。诗人通过“仰观神欲飞,俯瞰心屡恐”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敬畏。

诗中还借用了神话传说,“落星何破碎,灵鹫宜伯仲”,增添了神秘色彩。诗人感叹大石的宏伟,认为其有补天之功,可以疗伤,甚至引申到历史典故,如“峄山辱嬴秦,艮岳遗汴宋”,暗指大石见证了历史变迁。

在游玩过程中,诗人与友人互动,如“僧讲点头应,将射没羽中”,体现了轻松愉快的气氛。然而,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致,诗人也流露出忧虑,担心自己不能长久欣赏,甚至担忧因痴迷而影响仕途。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思考。

收录诗词(7)

李应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初名甡,以字行,更字贞伯,景泰四年举人,选授中书舍人,迁南兵部郎中,以南京太仆少卿致仕,人称李少卿。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自成一家

  • 字:应祯
  • 号:范庵
  • 籍贯: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31—1493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送上饶黄倅职满赴调

东南形胜,人物风流,白头相见恨晚。

便觉君家叔度,去人未远。

长怜士元骥足,道直须,别驾方展。

问个里,待怎么销杀,胸中万卷。

况有星辰剑履,是传家合在,玉皇香案。

零落新诗,我欠可人消遣。

留君再三不住,便直饶,万家泪眼。

怎抵得,这眉间、黄色一点。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书贻第三女珍

珠围翠绕三花树,李白桃红一捻春。

看取元家第三女,他年真作魏夫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成化戊戌十二月十六日与吴原博史明古张子静游阳山入云泉庵观大石联句(其六)

在悬太师击,攻玉诗人讽。

仙煮充腹饥,俗支免腰痛。

瑶琨产维扬,琅玕出乃雍。

高题少室名,怪作东坡供。

半空见玉蝙,千仞附青凤。

形式: 排律

成化戊戌十二月十六日与吴原博史明古张子静游阳山入云泉庵观大石联句(其七)

栖禅余百年,问僧仅三众。

凭虚围曲阑,架壑出飞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