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雪

四檐冰管未全晞,一夕阴风雪又飞。

客卧牛衣忧死别,人留玉塞望生归。

公车岁晚怜东郭,辽海云深失令威。

颇忆当年映书否,物华如旧鬓毛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屋檐上的冰凌还未完全融化,一夜阴冷的风吹来,又飘起了雪花。
我客居他乡,穿着粗布衣裳,忧虑生死离别,人们留在边塞,期盼着亲人归来。
年末时分,想起东郭先生的遭遇,不禁感慨万分,辽阔的海域深处,失去了往日的威严。
我怀念过去的日子,那时的事物依旧,只是我的鬓发已经不再如昔。

注释

四檐:屋檐。
冰管:冰凌。
晞:融化。
阴风:寒冷的风。
雪又飞:下雪。
客卧:客居。
牛衣:粗布衣。
忧死别:忧虑生死离别。
人留玉塞:人们留在边塞。
生归:归来。
公车:指代朝廷征召。
怜东郭:同情东郭先生。
辽海:辽阔的海域。
令威:昔日的威严。
当年:过去。
映书:读书的日子。
物华:事物。
鬓毛非:鬓发不再如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严寒的冬季,面对着未完全融化的冰柱,以及突如其来的阴风雪景象。诗中表达了一种客居他乡、思念家人的情感。"四檐冰管未全晞"写出了屋檐下的积水尚未完全融化,仍保持着冰棒状的场景;"一夕阴风雪又飞"则是夜晚突来的阴风与雪花纷飞的情形。

"客卧牛衣忧死别"中的"牛衣"指的是用牛皮制成的粗糙衣服,常用来比喻寒冷和贫困。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人留玉塞望生归"则是说人们在玉门关(古代边关名)留守,期待着能够活着回到家乡。

接下来的"公车岁晚怜东郭"中,"公车"指的是官方的马车,而"怜"有怜悯之意。诗人表达了对年迈官员在暮冬季节仍需巡行于边塞的同情心情。"辽海云深失令威"则是说辽河之滨,云雾缭绕,不见往日强盛的军威。

最后两句"颇忆当年映书否,物华如旧鬓毛非"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书卷时的感慨。诗中通过"物华如旧"(外界景象依旧)与"鬓毛非"(头发已白)的对比,强烈地表达出了时间流逝、人事沧桑的主题。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司马光先生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更通过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一种深沉的个人情怀和时代感慨。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又和夜雨宿村舍

积雨久未阕,岂徒行客忧。

夜闻屋中人,叹息悲田畴。

方春播殖时,种食皆外求。

鞭诃犯赤日,酷烈惭羸牛。

草秽竞禾长,从人借锄耰。

晨薅戴星起,日闇未能休。

岂无一时勤,所觊岁有秋。

今兹昏垫灾,大野成洪流。

直疑沧海溢,茧栗浮陵丘。

昔时百丈原,汎汎皆挐舟。

乔木失端杪,饥鸟下无投。

黍稷沉黄泥,圭合安可收。

嗟予乏技能,无以易糠麰。

贩鬻固所昧,敢托市井游。

欲依盗贼群,懦不闲戈矛。

已哉任天地,无益徒为愁。

一身无死所,况为妻儿谋。

之美爱物者,凄然涕沾裘。

一夫有不获,伊尹为深羞。

何当富斯民,比屋囷仓稠。

惜哉禄秩卑,此志终宜酬。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三月三十日微雨偶成诗二十四韵书怀献留守开府太尉兼呈真率诸公

春尽少欢意,昏昏睡思添。

正忧花意索,更用雨声兼。

乍语莺喉涩,慵飞柳絮黏。

落英红没砌,茂草碧侵帘。

宝相锦铺架,酴醾雪拥檐。

沼萍浮钿靥,林笋露犀尖。

坐惜光风驶,行愁畏日炎。

追随任尘甑,歌笑望霜髯。

落笔诗情放,飞觥酒令严。

金丹呼胜彩,玉烛擢新签。

傲岸冠巾侧,淋浪襟袖沾。

饥仍留瘦马,归必待清蟾。

筋力虽无几,娱游亦未厌。

脱身离簿领,适性得闾阎。

多病非辞贵,无才岂养恬。

清涂诚愧忝,微禄已伤廉。

日费须三爵,年支仰数缣。

糇粮粗能足,蓍蔡不烦占。

河洛今为盛,图书昔所潜。

家家花启户,处处酒飘帘。

温饱资兼爱,安平倚具瞻。

愚夫犹乐育,下客愈撝谦。

落拓形骸逸,优游岁月淹。

馀生信多幸,狂醉亦无嫌。

形式: 排律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