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赵之美留别韵(其三)

为君不惜送行诗,但恨蒹葭失所依。

流水尽朝东海去,孤云只向太行飞。

仕途冰炭收心早,客路参商见面稀。

一曲阳关歌未彻,声声头上听催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时期的李俊民所作的《用赵之美留别韵(其三)》。诗中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首联“为君不惜送行诗,但恨蒹葭失所依”,诗人不惜花费心思写下了这首送别之诗,却因友人如水中的芦苇失去了依靠而感到遗憾。这里运用了蒹葭的意象,象征着友人即将远离,如同失去了依托一般,充满了离别的哀愁。

颔联“流水尽朝东海去,孤云只向太行飞”,通过流水和孤云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友人远行的情景。流水奔流向东,孤云独自飞向太行山,既展现了友人行程的遥远,也暗示了旅途的孤独与寂寞。

颈联“仕途冰炭收心早,客路参商见面稀”,进一步揭示了友人离别后可能面临的仕途艰难与旅途孤独。冰炭比喻仕途的冷暖,收心早意味着友人在官场中可能遭遇挫折;客路参商,指代相隔遥远,见面机会稀少,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担忧与不舍。

尾联“一曲阳关歌未彻,声声头上听催归”,以阳关曲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与不舍。阳关曲是古代送别时常用的一首歌曲,歌声未尽,却已听见催促归来的呼唤,既是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也是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友人离别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忧虑,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用赵之美留别韵(其四)

遥指东山去恨迟,争如莲幕早来依。

须知宋鹢犹能退,有底齐禽尚不飞。

洛下书生怜我少,燕南壮士似君稀。

主人好客恹恹醉,正要髡留肯放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用赵之美留别韵(其五)

平生藏器待何时,除却荆州不可依。

预报行人应鹊噪,相将送客有花飞。

雁从去后弟兄少,莺未来时朋友稀。

不尽赤心今日话,东山无以我公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赴山阳

立马西风不忍行,往回只是片时程。

一年又作半年客,百里有如千里情。

落日寒林山下路,淡烟疏竹水边城。

愿君把酒休惆怅,四海由来皆弟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文举王百一索句送行

世事纷纷乱似麻,不堪愁里度年华。

伤心城郭来家鹤,过眼光阴赴壑蛇。

弹铗歌中成老境,班荆话后各天涯。

何时造物归真宰,却睹人间第一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