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琴高鱼》是宋代诗人汪藻所作,通过描绘琴高鱼这一传说中的神奇生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神话的深刻思考。
开篇“百川萃南州,水族何磊砢”,诗人以百川汇聚南州的壮丽景象起笔,引出水族众多的奇观,为后文的琴高鱼埋下伏笔。接着,“其间琴高鱼,初未列楚些”点明主题,琴高鱼虽非楚辞中常见的水族,却也独具特色。
“岂堪陪薧鲜,裁用当殽果”,诗人以琴高鱼的特殊身份,表达了其在宴席上的独特地位,既非寻常之物,又非珍馐佳肴,却自有其价值和魅力。
“土人私自珍,千里事封裹”,描述了琴高鱼在地方上的珍贵地位,甚至千里之外都可封存保存,体现了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遂令四方传,噍嚼亦云颇”,进一步强调琴高鱼的名声远播,即便是简单的咀嚼,也能让人回味无穷。
“俗云琴高生,控鲤宛溪左”,引入琴高生的传说,将琴高鱼与这位传说中的仙人联系起来,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
“灵踪散如烟,遗鬣尚馀颗”,描绘琴高生的灵迹如同烟雾般飘散,但遗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象征着他的存在虽短暂,但影响深远。
“向来骑鲸人,逸驾尝慕我”,诗人借骑鲸人表达对琴高生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暗示自己对琴高鱼的深深喜爱。
“不应当时游,反用此么么”,诗人反思,为何自己不能像琴高生那样自由自在地遨游,反而被世俗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得非效齐谐,怪者记之过”,诗人质疑是否过于追求奇异之事,是否记录了过多的怪异传说,流露出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彭越小如钱,踪迹由汉祸”,通过彭越的故事,诗人探讨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关联,以及个人行为对历史的影响。
“越书载王馀,变化更微琐”,引用越书中的记载,进一步说明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物命运的微妙变化。
“因知天地间,人莫穷物夥”,诗人总结,天地之间,万物繁多,人类的知识和理解有限,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敬畏。
“区区于其中,臆决盖不可”,诗人自谦,认为在如此广阔的世界中,自己的判断和理解难免有限,体现了谦逊的态度。
“伪真吾何知,且用慰颐朵”,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真假难辨世界的无奈,同时以安慰自我心态结束,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琴高鱼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还蕴含了对人生、历史、宇宙等多重层面的思考,体现了汪藻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哲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