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秋色墙头数点山

试看三秋色,墙头隐碧山。

几层疏密处,数点有无间。

户外罗青髻,窗前列翠环。

苍茫多远势,明净露妆颜。

不俟开门见,偏宜绕壁环。

岩腰云自出,谷口鸟初还。

泊尔天机造,悠然物态闲。

圣朝烟景丽,杖策快登攀。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景色中墙头山色的细腻与层次感。诗人以“试看三秋色”开篇,引出对秋日景象的观察与感受。接着,“墙头隐碧山”一句,将视线聚焦于墙头那隐约可见的青山,巧妙地营造出一种远观而近在咫尺的视觉效果。

“几层疏密处,数点有无间”,进一步描绘了山色的层次与变化,通过“疏密”和“有无”的对比,展现出山体的立体感和动态美。接下来,“户外罗青髻,窗前列翠环”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远处的山峰比作青色的发髻,窗前的山景则如同翠绿的环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色之美。

“苍茫多远势,明净露妆颜”则从宏观角度描绘了山色的辽阔与纯净,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装扮后的面容,透露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气息。“不俟开门见,偏宜绕壁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与向往,即使不需开门即可欣赏,也愿意绕着墙壁一圈圈地细细品味。

“岩腰云自出,谷口鸟初还”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元素——云与鸟,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泊尔天机造,悠然物态闲”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对万物自在状态的赞美。

最后,“圣朝烟景丽,杖策快登攀”总结全诗,既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展现了秋色墙头山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

戴津(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王烈女词(其一)

青邑南属山呼庄,岁在己亥愆雨旸。

我向父老询其故,父老欲言慨以慷。

皆言王家烈女事,或者冤魂招灾异。

烈女及笄居空闺,讵料贱仆敢妄觊。

撼泰山易撼女难,陡然白刃加颈寒。

骂声不断头几断,尸僵怒气犹涌肝。

父母归来惊欲倒,盗何人兮不见盗。

但见女面凛如生,目光炬炯血染缟。

是时凶贼走磨蚁,盘旋终不出数里。

欲逃大辟思戕生,眼花觅井井无水。

霹雳一声头上鸣,缧绁喧然疑鬼兵。

就鞠惟可输真情,蝇营那许沽冰清。

烈女之死死自甘,休将饥馑为女咎。

变不失常大节全,祸即为福芳名久。

假使此女遂夭桃,不过人间一贤妇。

操箕帚,事姑舅,悠悠百年老杵臼,姓氏仍不出户牖。

孰如今日树风声,廉顽立懦同电吼,名教纲常资不朽。

嗟乎,烈女乎靖节之菊菊自香,荐绅先生多表扬。

庶其增我桑梓光,庶其降我闾里祥。

勿三年作旱,勿六月飞霜。

从来天地之和气,皆人心正气所结。

严将军头,嵇侍中血。张睢阳齿,颜常山舌。

春夏蒸为时雨薰风,秋冬凝为甘露瑞雪。

形式: 古风

王烈女词(其二)

女字则菊心则莲,当死而死净洒然。

吊唁语带血腥气,常言不离老庄诠。

雀粪惧贻佛顶污,浪费笔墨惜花笺。

余也扫除洗一切,澄心盥手致精专。

敬思此女亦常耳,平日讵必异婵娟。

不异而异在何故,毫厘仔细剖其端。

千古大节惟一死,有意无意理相悬。

意知有死死亦易,意不知死最难焉。

此女悠悠寒闺里,我墉讵料鼠牙穿。

何物宵小敢突入,闯然魑魅起眼前。

刀光闪烁骂以敌,刀浅骂深红雨鲜。

骂深刀深骂不断,头断骂独声曳蝉。

吁嗟乎,异哉仓猝之间能若此,柔肠刚骨百炼坚。

不期于死死遂死,上清接引天仙。

彼严头嵇血张齿颜舌,轰轰烈烈光史编。

吾谓诸公死皆意中事,祸患久矣苦纠缠。

慷慨从容皆豫定,非同太急迫火煎。

烈女之死出意外,歌赠漫剽文山篇。

女乎女乎,此盖正气兼间气,偶出一奇动天地。

否则理不明,冤不伸,阴有伏,阳有愆。

胡为秋往夏来四郊多膏泽,而一抔土左右毗连犹吝滴涓。

导扬和气赖鸿笔,笔补造化祝丰年。

烈妇之烈,福我桑田。

父老痛深泣如雨,滂沱不隔陌与阡。

形式: 古风

题崔公道源《寒宵煮豆图》

但得调甘旨,何知此夜寒。

辛勤当永夕,粗粝亦承欢。

负米情同且,加餐更劝殚。

就中传逸行,图上莫轻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题高寄泉孝廉柳桥晴絮图(其一)

东风蹴起软红尘,多少看花得意人。

试问青青杨柳树,者番旖旎为谁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