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首句“何当归卧水云乡”,直接点明了诗人渴望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心愿。接着,“不必功名似子房”一句,以汉初谋臣张良(字子房)为例,表明诗人并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富贵,而是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一黍精华空色大,百年行数古今长”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生比作一粒微小的谷粒,虽在宇宙中显得渺小,但其内在的价值却不可忽视;同时,通过“百年行数”与“古今长”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与历史的深远,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
“谁知扰扰还三得,独向冥冥遣两忘”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认为世间的纷扰与得失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与超脱才是永恒的追求。“少室山头星月近,紫微垣下起天香”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少室山上的星月似乎更加亲近,紫微垣下的香气飘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