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华阴马上口占寄李君锡王懿臣薛师政三漕

三岁重过二华间,衰年弥觉厌尘喧。

自知碌碌初无补,正是纷纷不惮烦。

江壁向来忧郑客,鼎湖今日望轩辕。

修门渐近翻鸣咽,满面风埃涕泪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重过华阴马上口占寄李君锡王懿臣薛师政三漕》。诗中表达了诗人再次经过华阴时的感慨与心境。

首联“三岁重过二华间,衰年弥觉厌尘喧。”描述了诗人时隔三年再次经过华山与华阴之间的情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愈发感到对尘世的厌倦。这里运用了“三岁”和“衰年”两个时间概念,既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也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沧桑感。

颔联“自知碌碌初无补,正是纷纷不惮烦。”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他认为自己的一生虽忙碌却未见成效,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他并不畏惧,似乎在暗示自己对现实的无奈与接受。

颈联“江壁向来忧郑客,鼎湖今日望轩辕。”通过“江壁”与“鼎湖”的意象,分别引出对历史人物郑国与黄帝的怀念与向往。郑客可能是指郑国的贤士,而鼎湖则是传说中黄帝升天的地方,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尾联“修门渐近翻鸣咽,满面风埃涕泪痕。”描绘了诗人接近目的地时的情绪波动。随着修门(可能指通往某个重要地点的门)的临近,他的内心开始激动,甚至有些哽咽,脸上布满了风尘与泪水,这不仅是对旅途劳顿的反映,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可能包含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对未来的期待或是对某种理想的追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理想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过中京后寄和贡两弟

归鞍蹀躞弄轻尘,满眼韶光破宿云。

去国几愁歌白纻,上天真喜望缇群。

华林雪尽莺先啭,广陌风多草竞熏。

我欲还家千日饮,益须酿酒张吾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舍弟东还病中口占七言奉寄景仁彝唐公甫

眼暗头昏逾十旬,涔涔终岁发华新。

幽如羑里迷天路,醉似中山与鬼邻。

闭阁却怜廷掾力,废书弥信道家淳。

修门已后君无恙,试枉招魂慰满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句容刘同年寄示游山诗及术煎

江外三峰倚碧天,古来相续几神仙。

自无飞骨何由到,赖有新诗尚许传。

饵术始知堪度世,听松真得自忘年。

会驱鸡犬从君隐,与择华阳数亩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登城

前岁登城日几回,去年犹记隔辰来。

老侵筋力铢铢减,慵坏心情寸寸灰。

幸有风光相挽引,那无宾友共追陪。

北台好在中秋月,便是重阳菊蕊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