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剑与傅岩叟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翻译

三尺长的莫邪剑剑光耀眼,让人胆寒,试着挑亮油灯细细品赏。
这么好的宝剑如今只能空挂书斋与琴为伴,边敌猖獗却无法带着赴边杀敌。

注释

镆邪:一作莫邪,古代宝剑名。
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与妻莫邪善铸剑。
尝铸二剑,分别以干将、莫邪名之,献给吴王(见《吴越春秋·阎闾内传》四),后以此作名剑代称。
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
西汉时,傅介子奉命前往,计杀楼兰王,立功异域。
后泛指侵扰西北地区之敌。
此当借指北方的金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送剑与傅岩叟》。诗中,辛弃疾以"镆邪三尺"形容宝剑的锋利和寒光,暗示了剑的不凡品质。他将剑赠送给了傅岩叟,并告诉他可以将剑挂在空斋中作为琴的伴侣,不必急于用它去斩杀敌人(楼兰,这里可能象征着敌人或挑战)。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希望他能妥善保管这把剑,等待恰当的时机而非轻易使用。整首诗充满了豪放而又深沉的情感,体现了辛弃疾一贯的壮志豪情和对朋友的关怀。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梁节庵先生挽诗

世有君臣始见公,更于诗翰叹孤忠。

尔来得句犹终閟,垂死伤心且未穷。

直道不回天下变,南园思续百年风。

岂知还为今朝哭,无复相从丧乱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郡斋怀隐庵(其二)

空山钟鼓梵王家,小立西风数过鸦。

秋色无多谁占断,长廊西畔佛桑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郡斋怀隐庵(其一)

天寒秋色入平林,更著西风月下砧。

旧日醉吟浑不管,如今节物总关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重午日戏书

青山吞吐古今月,绿树低昂朝暮风。

万事有为应有尽,此身无我自无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