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何中的《寄题疏山寺半閒禅房》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山水画卷。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疏山寺半閒禅房周围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宁静。
首句“往时沿溯盱毋川”,开篇即勾勒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引人遐想。接着“李花阴阴曾系船”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花影婆娑、静谧安详的场景,仿佛能听到船桨轻轻划过水面的声音,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清凉。
“丰茸沙草取幽径,叩关一礼白云禅”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禅房所在之地的隐秘与神秘,仿佛是远离尘嚣的净土,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寻得其踪。白云禅寺的庄严与宁静,让人不禁心生敬仰。
“千柱空廊绝人迹,苍苔乱点飞红妍”描绘了禅房周围的环境,空旷的走廊上,只有斑驳的苔藓点缀着鲜艳的花朵,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生命力。这种对比,既突出了环境的静谧,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与不息。
“松香四袭翠滴雨,江影半侵明映烟”则将视线转向远处,松林中弥漫着松香,雨珠在翠绿的叶子上闪烁,江面上的光影与雾气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这一段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鹳鹤流声出岩谷,轻霏忽散风锵然”通过鹳鹤的鸣叫和轻雾的消散,进一步强化了禅房所在之地的静谧与和谐。这些自然界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对禅修者心灵的抚慰。
最后,“长哦欲写不能就,每寄清梦时周旋”表达了诗人对禅房及其中景象的深深喜爱与向往,即使无法亲临其境,但心中的那份情感却如同梦境般与之相连。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与寄托。
“秋风吹空客如仙,名山有记持相传”则将主题升华,借秋风之喻,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与对美好记忆的珍藏。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旅途上美好瞬间的铭记与传承。
“乃知昙花解重现,弹指一瞬五百年”以昙花一现的比喻,强调了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贵与短暂,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永恒的主题。
“经阁香台雪几春,戏成小果留人天”描绘了寺庙内的景象,经阁与香台的庄严,以及春天里小果的生长,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这不仅是对寺庙生活的描绘,也是对生命成长与繁衍的赞颂。
“先师吾乡白云寺,卓锡尚令题榜鲜”提到了先师的遗迹,以及对家乡寺庙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尊重与怀念。
“半间之半可著我,呼童亟办青行缠”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与禅修生活的向往。
“身前旧境馀一念,定许邻舍香茅编”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对过去生活与当前心境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无论是对过去的回忆,还是对未来的憧憬,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禅修、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