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疏山寺半閒禅房

往时沿溯盱毋川,李花阴阴曾系船。

丰茸沙草取幽径,叩关一礼白云禅。

千柱空廊绝人迹,苍苔乱点飞红妍。

松香四袭翠滴雨,江影半侵明映烟。

鹳鹤流声出岩谷,轻霏忽散风锵然。

长哦欲写不能就,每寄清梦时周旋。

秋风吹空客如仙,名山有记持相传。

乃知昙花解重现,弹指一瞬五百年。

经阁香台雪几春,戏成小果留人天。

先师吾乡白云寺,卓锡尚令题榜鲜。

半间之半可著我,呼童亟办青行缠。

身前旧境馀一念,定许邻舍香茅编。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何中的《寄题疏山寺半閒禅房》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山水画卷。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疏山寺半閒禅房周围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宁静。

首句“往时沿溯盱毋川”,开篇即勾勒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引人遐想。接着“李花阴阴曾系船”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花影婆娑、静谧安详的场景,仿佛能听到船桨轻轻划过水面的声音,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清凉。

“丰茸沙草取幽径,叩关一礼白云禅”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禅房所在之地的隐秘与神秘,仿佛是远离尘嚣的净土,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寻得其踪。白云禅寺的庄严与宁静,让人不禁心生敬仰。

“千柱空廊绝人迹,苍苔乱点飞红妍”描绘了禅房周围的环境,空旷的走廊上,只有斑驳的苔藓点缀着鲜艳的花朵,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生命力。这种对比,既突出了环境的静谧,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与不息。

“松香四袭翠滴雨,江影半侵明映烟”则将视线转向远处,松林中弥漫着松香,雨珠在翠绿的叶子上闪烁,江面上的光影与雾气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这一段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鹳鹤流声出岩谷,轻霏忽散风锵然”通过鹳鹤的鸣叫和轻雾的消散,进一步强化了禅房所在之地的静谧与和谐。这些自然界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对禅修者心灵的抚慰。

最后,“长哦欲写不能就,每寄清梦时周旋”表达了诗人对禅房及其中景象的深深喜爱与向往,即使无法亲临其境,但心中的那份情感却如同梦境般与之相连。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与寄托。

“秋风吹空客如仙,名山有记持相传”则将主题升华,借秋风之喻,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与对美好记忆的珍藏。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旅途上美好瞬间的铭记与传承。

“乃知昙花解重现,弹指一瞬五百年”以昙花一现的比喻,强调了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贵与短暂,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永恒的主题。

“经阁香台雪几春,戏成小果留人天”描绘了寺庙内的景象,经阁与香台的庄严,以及春天里小果的生长,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这不仅是对寺庙生活的描绘,也是对生命成长与繁衍的赞颂。

“先师吾乡白云寺,卓锡尚令题榜鲜”提到了先师的遗迹,以及对家乡寺庙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尊重与怀念。

“半间之半可著我,呼童亟办青行缠”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与禅修生活的向往。

“身前旧境馀一念,定许邻舍香茅编”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对过去生活与当前心境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无论是对过去的回忆,还是对未来的憧憬,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禅修、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255)

何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郝思温大字歌

东山手提雪庵笔,笔中出此万钧力。

重如岱岳镇坤维,奇如古鼎跃泗侧。

点如沧海之碣石,直如参天之古柏。

曲如老龙恣盘挐,横如方城立铁壁。

快如大泽斩蛇剑,妖夔幻魈□辟易,巨灵引指太华擘。

三千狮子座,举臂可移得。

偶然挥毫□,世间壮士不能掷。

瘗鹤铭,摩厓碑,后来者谁谁继之。

我尝见龙溪之字大如箕,五百年间无此奇。

雪庵老,东山子,优钵昙花重现世。

昆崙以为笔,东溟以为砚,青天以为纸,为我写太平两大字。

持献天皇九九八十一万岁,我歌尔字我老矣。

形式: 古风

题江南烟雨骑驴图

风发发,雨潇潇。

渡船未度山相招,骑驴不知前路遥。路遥抵何处?

南山之南且稳住。

莫向长安街上去,京尹今无韩吏部。

形式: 古风

车碌碌

车碌碌,车上行人雪中宿。

三更驱驴声陆续,顿憾肝肠眩心目。

霜棱飞刀风激镞,荒邮无烟抱空腹。

橐驼不收马成簇,暗里低心避群牧。

望断海光上东旭,木末天低星煜煜。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龙湾阻风次日舟人必行解舟风回喜赋

东风吹船行,西风留船住。

髼松黄头郎,作底使风去。

芦篷两扇当江开,船船相趁风初回。

龙渊烟气隔洲失,宣化山光随棹来。

潮头又上推船走,一时便过新河口。

两人胜负篷底棋,船行迟速人不知。

黄头郎,稳扶柁,信风宿。

大信肉色花枝红,采石酒波春水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