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穹窿绝顶望震泽同蒋香山作

吴中富名山,穹窿独称长。

郁律耸晴空,凭眺快无两。

兹来值秋霁,疏翠揽盈掌。

行行跻笠峰,孱颜俯群象。

天平遥搢笏,卑犹成覆盎。

云从岭下飞,飞鸟不能上。

西南临具区,风涛相震荡。

烟消螺髻浮,日落新镜晃。

混合天水色,分坼吴越壤。

呼吸凌青冥,啸歌脱尘鞅。

何当寻赤松,相与出世网。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周孝学在清王朝时期,登临吴中名山穹窿之巅,远眺震泽(太湖)的壮丽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首句“吴中富名山,穹窿独称长”点明了地点和主题,赞美了吴地众多名山中穹窿山的独特地位。接下来,“郁律耸晴空,凭眺快无两”描绘了穹窿山高耸入云,站在其上极目远眺的畅快感受。

“兹来值秋霁,疏翠揽盈掌”写出了诗人在此时此刻,正值秋日晴朗,满眼是稀疏的翠绿,仿佛整个景色都收入手中。接着,“行行跻笠峰,孱颜俯群象”描述了诗人沿着山路攀登,俯瞰下方的景象,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

“天平遥搢笏,卑犹成覆盎”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远处的天平山比作插入天际的笏板,即使低矮的山也如同倒扣的盆盎,形象生动。接下来,“云从岭下飞,飞鸟不能上”描绘了云雾从山脚下飘过,连飞翔的鸟儿也无法到达其上,突显了山势的高峻。

“西南临具区,风涛相震荡”写出了诗人站在山顶,面向西南方向,太湖波涛汹涌,风起浪涌的壮观景象。“烟消螺髻浮,日落新镜晃”则描绘了烟雾散去后,山峰如螺髻般浮现在眼前,夕阳西下,湖面如同新磨的镜子般闪耀。

“混合天水色,分坼吴越壤”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色彩交融、地域界限模糊的感慨。“呼吸凌青冥,啸歌脱尘鞅”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超脱世俗束缚的渴望。

最后,“何当寻赤松,相与出世网”表达了诗人希望像古代隐士赤松子一样,远离尘世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

周孝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牧斋集后二首(其一)

铜驼榛棘话酸辛,东涧盘旋剩旧身。

碑碣大书杨左传,前朝公论借斯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书牧斋集后二首(其二)

归老空门结净因,落花时复饯离人。

出魔入佛超然处,欲浣朝衫一斗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示两儿(其一)

初冬可读书,披帷对月影。

困穷亦何常,天意默示警。

所期在远大,忘此清夜永。

经义纂孟荀,如汲得修绠。

摛辞芟缪悠,百家足驰骋。

蕴辉珠处渊,含英金在矿。

世人竞目睫,欲语还如哽。

但求寡悔尤,焉用名炳炳。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示两儿(其二)

马援廑闻过,柳玼重行己。

吾家旧遗经,先德盛积累。

黾勉无异营,颇识剥复理。

中岁偶行游,致汝业渐弛。

我无一顷田,经籍足耘耔。

义理苟能通,出处有根柢。

医药与货殖,困穷亦可倚。

吾生少失学,垂老方知悔。

展转力就衰,炳烛思晓起。

努力爱景光,汝曹从此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