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浈阳至穗城江行有作(其六)

故园萧索越台西,乞食艰难且杖藜。

纸笔陶公愁稚子,衣裳孺仲愧贤妻。

山花爱老多朱槿,水鸟催归更郁鸡。

出峡不须还入峡,禺阳北路易栖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家远行,沿江而下的情景。首句“故园萧索越台西”,点明了诗人离开的背景,家园荒凉,远离家乡,前往越台之西。接着“乞食艰难且杖藜”一句,透露出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困顿,不得不依靠乞讨为生,且需借助拐杖行走。

“纸笔陶公愁稚子,衣裳孺仲愧贤妻”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和内疚。陶公(陶渊明)因担心孩子而愁苦,孺仲(刘秀的妻子阴丽华)因自己未能给丈夫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而感到愧疚。诗人以此自比,表达了对家人深深的歉意和思念。

“山花爱老多朱槿,水鸟催归更郁鸡”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山花中,朱槿花尤其引人注目,象征着岁月的流逝;水鸟的叫声,仿佛在催促诗人早日归家,而“郁鸡”的形象,可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不安。

最后,“出峡不须还入峡,禺阳北路易栖栖”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出峡之后,无需再返回,禺阳北路上,生活将变得轻松自在。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感慨,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自浈阳至穗城江行有作(其七)

潮鸡催沓大江潮,未及天明放画桡。

渔艇已随沙雁引,戍亭犹苦水犀招。

霜欺枫叶偏难落,雪作芦花更不消。

风露有馀蝉易醉,一声人外日萧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自浈阳至穗城江行有作(其八)

江天尽作荔支围,黑叶千村映翠微。

烽火亦教榕树似,珊瑚不道木棉非。

门临古渡多渔户,坐倚阴厓有钓矶。

西浦邅回难即到,乡心休逐片帆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自浈阳至穗城江行有作(其九)

咫尺江关不到家,吹帆无那海风斜。

浮沉已苦鸬鹚石,清浅兼愁茉莉沙。

裘典鹔鹴因卓氏,钗馀翡翠似秦嘉。

无金取酒空归去,四壁萧条未有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六月十五夕就树轩玩月

未秋先已作秋光,解为炎天散早凉。

花外尚馀银汉浅,镜中那有碧空长。

虚无玉笛风何处,滴沥罗衣露未央。

清绝郡斋林壑似,庾公留客有胡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