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山书屋辞为金学士作

崔嵬兮培山,窈窕兮幽居。

前峨峨兮芳林,俯溜溜兮澄渠。

鸟交交兮和鸣,云英英兮敛舒。

山中人兮采芝,聊栖迟兮恬以愉。

集夫容兮为衣,杂兰椒兮佩袆。

列左右兮图书,以旦以夕兮不知渴饥。

爰稽古兮唐虞,惟孔颜兮吾之师。

世远兮心同,游志千载兮乐且无期。

静与动兮有时。

承景运兮翱翔,登金门兮玉堂,焕云汉兮发天章。

奉圣君兮九五,弘化理兮道弥光。

眷山中兮故居,渺予怀兮能忘。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美好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培山书屋的宁静与雅致。诗人杨士奇以“崔嵬兮培山,窈窕兮幽居”开篇,将培山的雄伟与书屋的深邃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

接着,诗人描绘了培山书屋周围的自然景观:“前峨峨兮芳林,俯溜溜兮澄渠”,芳林与澄渠相映成趣,赋予了书屋清新的自然环境。鸟儿的和鸣与云朵的舒展,更增添了这里的生机与和谐。

“山中人兮采芝,聊栖迟兮恬以愉”一句,诗人借山中人采芝的场景,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满足。随后,诗人通过“集夫容兮为衣,杂兰椒兮佩袆”描绘了山中人的生活细节,他们以自然之物为衣饰,充满了诗意与自然之美。

“列左右兮图书,以旦以夕兮不知渴饥”则展示了山中人与书籍为伴的生活状态,日复一日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与物质的欲望。

“爰稽古兮唐虞,惟孔颜兮吾之师”表明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尽管时代久远,但内心的情感与古人相通,追求着千载不变的快乐与自由。

最后,“静与动兮有时。承景运兮翱翔,登金门兮玉堂,焕云汉兮发天章”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无论是静思还是飞翔,都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

“奉圣君兮九五,弘化理兮道弥光”则体现了诗人对君主的尊敬与对治国之道的推崇,希望君主能够施行仁政,使国家繁荣昌盛。

“眷山中兮故居,渺予怀兮能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眷恋与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即使身处高位,心中仍怀念着那片宁静的山林,体现了诗人对真我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培山书屋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退轩辞

芝橑兮桂户,山阿兮水澨。

云鳞鳞兮石磊磊,交松萝兮延薜荔。

华纷纷兮袭予,春之兰兮秋之蕙。

羌何为兮独往,舒萧散兮泄泄。

念盛衰兮有时,盍满盈兮豫戒。

抚年岁兮将晏,日斯征兮月斯迈。

纷骎骎兮忘归,余何为兮靡止。

揽吾辔兮旋轸,返吾车兮旧里。

恬澹兮以休,全之兮终始。

怀夫子兮高风,邈游心兮千载。

形式:

题画

延白云兮山中,荫乔木兮水澨。

之君子兮空谷,憺逍遥兮终岁。

形式: 押[霁]韵

送尤文度归吴中

我友整遐装,誓将起旋归。

平明发城邑,率彼东路驰。

爰与二三子,祖饯临郊岐。

中觞趣分袂,恨恨使我悲。

嘤鸣求其友,窃慕伐木诗。

平生携手好,何为中仳离。

行当阻川岫,安得睹光仪。

情敦思苦深,久要谅不遗。

各言崇令德,庶保黄发期。

形式: 古风

宿蔡胄秀才馆中

肃肃高馆静,寥寥夜何其。

天汉当西楼,流月正徘徊。

仰观列宿悬,俯视平湖漪。

良时奉嘉会,执手叙所怀。

清言以适意,留连忽忘疲。

且当娱兹夕,明晨与子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