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韩无咎盱眙道中韵

人家过午绝炊烟,陇上羸牛挽不前。

寇退皇恩方掩骼,民饥客饭只烹鲜。

观风到处春随马,楗水归时月满川。

王事独贤无倦色,鸡鸣起坐屋三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村民们过了正午就不再冒炊烟,瘦弱的牛在田埂上艰难前行。
敌人退去后,皇上的恩泽才开始安抚死者,百姓们饥饿只能吃新鲜的鱼肉。
观察风俗,春天随着马蹄而来,返回家乡,月光洒满河流。
公务繁忙,只有贤能的人面带倦容,但毫无怨言,鸡鸣时分便起身工作,住在简陋的三间小屋。

注释

人家:村庄。
过午:中午过后。
绝:断绝。
炊烟:做饭冒出的烟。
陇上:田埂上。
挽:拉。
寇退:敌人退却。
皇恩:皇上的恩惠。
掩骼:掩埋尸骨。
民饥:百姓饥饿。
客饭:客人的饭菜。
烹鲜:烹饪新鲜食物。
观风:观察风俗。
到处:处处。
春随马:春天随着马儿。
楗水:顺着水流。
归时:返回时。
月满川:月光照亮整个河川。
王事:公事。
独贤:只有贤能的人。
无倦色:没有疲惫之色。
鸡鸣:鸡叫。
起坐:起身活动。
屋三椽:三间小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后乡村的宁静与艰辛画面。首句“人家过午绝炊烟”写出了村庄在战乱之后,炊烟稀少,生活简朴,午后不见烟火气。接着,“陇上羸牛挽不前”描绘了疲惫的牛儿艰难地拖着犁耙,象征着农业生产因战乱而停滞不前。

第三句“寇退皇恩方掩骼”暗示了战争刚刚结束,皇上的恩泽开始惠及百姓,清理战场,掩埋骸骨,显示出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关怀。然而,“民饥客饭只烹鲜”揭示了民众生活的困苦,即使有皇恩,也只能以新鲜鱼肉为食,聊以充饥。

“观风到处春随马”转而描绘春天的到来,希望与生机似乎随着马蹄声而来,但百姓的生活并未因此立即改善。最后一句“楗水归时月满川”描绘了诗人夜晚归家,月光洒满河流的情景,尽管环境宁静,但内心的忧虑和疲惫仍然可见。

结尾“王事独贤无倦色,鸡鸣起坐屋三椽”表达了诗人作为官员,虽然肩负重任,却始终保持勤勉和无私,即使鸡鸣即起,也毫无疲倦之色,只住在简陋的三间小屋内,体现了他的清廉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后乡村的景象,既有皇恩普照的欣慰,又有民生疾苦的忧虑,以及诗人自身的坚韧与担当。

收录诗词(321)

章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韩无咎途中寄陆务观(其一)

风高微退鹢,云好合从龙。

萧艾长贪雨,松筠却耐冬。

禁途今不远,归兴未应浓。

莫羡朱双毂,相期禄万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次韩无咎途中寄陆务观(其四)

昼永浑无事,昏归只掩门。

甘贫同陋巷,多病似文园。

对月人千里,论文酒一尊。

远怀霄汉路,愁绝虎狼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次韩无咎途中寄陆务观(其五)

园笋看成竹,庭榴已著花。

老来犹是客,归去亦无家。

万事大槐国,一身焦谷芽。

心閒聊默坐,红日下天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韩无咎途中寄陆务观(其三)

寒梅欺雪白,腊酒爱鹅黄。

花下觥筹乱,灯前锦绣香。

醉吟挥字大,愁别听更长。

近报蛾眉好,何时奉一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