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三十八首(其十八)

流水桃花一段春。移舟洞口祗逡巡。

路迷惆怅在风尘。

俗客自伤难换骨,仙源谁许易通津。

始知薄福是渔人。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流水桃花一段春”开篇,巧妙地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之美融入其中,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桃源世界。接下来,“移舟洞口祗逡巡”,通过动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流连忘返,同时也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旅程。

“路迷惆怅在风尘”一句,不仅描绘了行走在尘世中的迷茫与无奈,也暗含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感慨。诗人似乎在感叹,即使身处美丽的自然之中,也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内心的困惑。

“俗客自伤难换骨,仙源谁许易通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借“俗客”之口,表达了对自身无法达到更高精神境界的自我反思,同时也对“仙源”的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深深的向往。这里的“换骨”和“通津”分别象征着精神的升华与通往理想世界的途径,但它们对于“俗客”而言,似乎遥不可及。

最后,“始知薄福是渔人”一句,以渔人的身份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在诗人的视角中,渔人虽看似平凡,却可能拥有接近自然、享受宁静生活的福分,这与诗人在尘世中的挣扎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对人生价值和幸福定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25)

王时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三十八首(其十九)

谁把雕笼翡翠分。相思两地不相闻。

绣帘遮断郁金裙。

新恨多于春后草,幽期变似夏来云。

杨花时节倚西曛。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三十八首(其二十)

细雨尖风欲断魂。落红庭院又黄昏。

麝烟金鸭被微温。

无计可令春睡稳,空言亦是玉人恩。

分明曾许拭啼痕。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三十八首(其二十一)

香玉初消不耐看。谁怜弱骨更珊珊。

一声归也泪偷弹。

迹似燕来逢雁去,心同莲苦带梅酸。

枕头欹侧五更寒。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三十八首(其二十二)

短阁清灯照影闲。碧云香霭隔银湾。

萧萧暮雨洒花关。

燕语呢喃飘枕角,蝶魂离合向屏山。

依稀记捧玉纤弯。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