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送白治中之徽州》描绘了送别友人白治中前往徽州任职的场景。首句“高下溪声三百滩”以溪流的高低起伏声浪,象征旅途的艰险与壮丽,暗寓友人此行将面临诸多挑战。次句“好山高入帝青寒”则赞美徽州的山水之美,暗示其清幽高洁,如同接近天帝所居之地。
第三句“雄藩择牧金投冶”运用比喻,将徽州比作雄藩(强盛的封地),而白治中如金子般被选中去治理,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他的期望和信任。第四句“别驾行春锦覆鞍”进一步描绘出友人出行的风光,犹如春日里华丽的马鞍覆盖,寓意旅程充满希望。
第五、六句“茶焙香销芽尚采,砚坑云冷石仍刓”通过写实,描述了徽州的风土人情,茶叶烘焙虽已结束,但新茶仍在采摘,砚池边的石头因长久使用而磨损,展现出当地文化的繁荣与底蕴。
最后两句“残民久望诗书泽,阙里遗编墨未乾”表达了诗人对当地百姓的关怀,他们长久期盼着文化教化的滋润,而白治中的到来仿佛带来了未干的墨迹,预示着教育和文化的传承即将展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寄寓了对地方民生的关注,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