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刚化士干蒋山藏经乞语

钟山夜半发奇怪,火光炽然脱三昧。

法筵龙象不须惊,宝公留得眉毛在。

食轮才转法轮随,楼台金碧还相辉。

大千经卷何处觅,刚禅藏在僧伽叶。

如来言语皆真实,别有真经名第一。

琅函宝藏不能收,若遇知音请拈出。

形式: 古风

翻译

深夜的钟山显现出奇异景象,火焰熊熊照亮了三昧之境。
佛法讲堂中的众弟子无需惊慌,宝公保留下了他的智慧印记。
随着饮食仪式的进行,佛法也随之流转,楼阁金碧辉煌相互映照。
浩渺的大千世界中经卷难寻,真正的佛法藏在僧伽叶中。
如来的教诲真实无虚,其中有一部名为‘第一’的真经。
珍贵的琅函宝藏无法尽数收纳,若是遇到知音,请揭示出来。

注释

奇怪:奇异的现象。
炽然:旺盛燃烧的样子。
三昧:佛教术语,指心神专注、入定的状态。
法筵:佛法讲堂。
眉毛在:比喻智慧或见解犹存。
食轮:佛教中的饮食仪式。
僧伽叶:僧人的袈裟,此处象征佛法。
真经:指佛法中的重要经典。
琅函:古代贵重书籍的封套。
知音:理解并欣赏的人。

鉴赏

这首宋诗名为《法刚化士干蒋山藏经乞语》,作者是章甫。诗中描述了一位名叫法刚的化士在钟山深夜遭遇奇异之事,他身上的火光照亮了周围的环境,但并未惊动佛法讲堂中的龙象弟子们,暗示他的佛法修为深厚。他以奇特的方式传递佛法,通过“食轮”和“法轮”的比喻,表达经文的流转与楼台金碧交相辉映的场景。

诗人强调佛法深藏于僧伽叶中,暗示经典并非寻常可得,而是需要智慧去寻找和领悟。他提到如来的言语真实无伪,特别提到了一部名为“第一真经”的重要文献,这部经书珍贵无比,即使是琅函宝藏也无法完全包容。最后,诗人呼吁有缘人如果遇到这部真经,应当珍视并传扬开来。

整首诗以神秘而富有哲理的笔触,描绘了佛法的奥秘与传承,体现了宋代理学与佛教思想的交融。

收录诗词(321)

章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盱眙馆中题云山图

北风三日吹黄土,长淮浪高少人渡。

客愁正坐小窗间,眼明见此江南山。

好山连娟螺髻鬟,白云无心终日閒。

野桥溪水流弯环,旁有幽人昼掩关。

道路只今多险艰,林泉有约吾当还。

黄精可驻冰雪颜,时时令人双鬓斑。

形式: 古风

苦旱

巫歌瓦鼓自村村,下鬼安能谒帝阍。

尽室每愁风卷屋,何时得见雨翻盆。

久无蚯蚓来堂上,颇说飞蝗集谷根。

投老躬耕营一饱,客怀岁晚不堪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贤府主祷雪而应喜极有诗

湖海双鱼久不传,幽人门巷转萧然。

寒威直与酒为地,雪片忽共梅争妍。

自拨小炉犹有火,拟留佳客苦无钱。

金篦刮眼何时得,咫尺春风欲换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采石

江行十日风打头,采石江边还小留。

龙宫煌煌俯湍流,抠衣再拜祈神庥。

出门径作萧寺游,危亭缥缈临金牛。

江南江北苍烟收,日落未落双蛾愁。

尚书丽句世罕俦,惜哉度曲无歌喉。

折梅置酒斋堂幽,黄冠不饮空夷犹。

野僧举觞横青眸,更得大斗偿香羞。

兴阑山下却登舟,使君爱客方绸缪。

夜深杖藜吊荒丘,列炬照野经塍沟。

居人窃视声咿嚘,好事从来无与侔。

促坐款语相答酬,伤今怀古风飕飗。

泊渚高吟聊写忧,然犀照怪知何求。

醉狂夜披紫绮裘,骑鲸入海穷冥搜。

圣贤寂寞江悠悠,人在天地真蜉蝣。

况我此身如赘疣,从公行善臭味投。

有酒如川容拍浮,但愿早登黄鹤楼。

痛饮浩歌更劝酬,一吊祢衡鹦鹉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