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为友人悼亡

拂面花枝落苑墙。回风流雪黯空廊。

惊鸿何处觅陈芳。

曲谱离鸾琴欲碎,妆留堕马镜毋忘。

人间销得几回肠。

形式:

鉴赏

这首《浣溪纱·为友人悼亡》由叶恭绰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情感深沉,哀婉动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悼念亡友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活动的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无尽哀思。

“拂面花枝落苑墙”,开篇即以花落之景渲染出一种凄凉氛围,仿佛是生命的凋零,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故事中,主人公所面对的哀伤与失落。花落苑墙,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更迭,也暗喻着人事的变迁与生命的消逝。

“回风流雪黯空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伤的情绪。回风与流雪交织,营造出一片寂静而阴郁的场景,空廊则为空旷与孤独的象征,暗示着主人公在失去挚友后的孤独与寂寞。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哀愁的世界。

“惊鸿何处觅陈芳”,“惊鸿”本指迅速飞过的鸿雁,这里借指逝去的友人,表达了对逝者难以寻觅的感慨。“陈芳”则可能寓意着逝者生前的美好回忆或成就,这句话传达了对逝者记忆的珍视与追寻,以及对逝者无法再续美好时光的无奈与遗憾。

“曲谱离鸾琴欲碎,妆留堕马镜毋忘”,这两句直接描绘了悼念亡友的具体行为。离鸾琴欲碎,意味着演奏者在失去挚友后,心绪难平,琴声也随之破碎,表达了内心的悲痛与哀思。妆留堕马镜毋忘,则是通过保存逝者遗物(如化妆镜)来寄托哀思,强调了对逝者形象与记忆的深深怀念。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悼念行为,展现了悼亡之情的深切与持久。

“人间销得几回肠”,最后以问句收尾,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逝者离去后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思念难以消解的无奈。这句话将个人的情感与普遍的人生体验相结合,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浣溪纱·为友人悼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悼念亡友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逝者深深的怀念,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悼亡之作。

收录诗词(174)

叶恭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风入松.年来好漫游,赋此答问者,时在青岛

人间歧路足千盘。心远地常宽。

玄都绛阙凭弹指,无人处、驾鹤骖鸾。

清梦朝飞九水,吟怀暮落千山。频年。新制远游冠。

楚怨不须弹。烟云供养随行脚,空回首、急浪奔湍。

解语花应含笑,无言石已成顽。

形式:

石州慢.中秋夜游虎邱,适逢月蚀,时星稀露冷,万象泬寥,荟薄幽阴,疑非人境。余呼茗坐千人石,云破月来,笛声发自林际,抚时感事,殊难为怀。乃写此调,以寄其郁,仍用方回原韵

夜气沈山,商音换世,愁与天阔。

留人岩桂攀余,梦远塞榆都折。

琼楼影暗,忍照破碎河山,伤心还话团圆节。

涕泪玉川吟,剩枯肠如雪。歌发。

风亭笛弄,沧海珠生,寄怀浑别。

恨逐胥涛,越网千丝谁结。

全消虎气,算有堕粉零香,清宵索伴蛩声绝。

怕半镜重圆,异当时明月。

形式:

疏影.题吴湖帆所藏旧拓隋蜀王秀董美人墓志

武担片石。认春心蜀道,鹃泪凝碧。

瑶轸飘零,羽箭凋疏,剩此可怜残墨。

惊鸿怨写陈思赋,合纂入、梁台专集。

剩雷塘、十亩荒阡,莫问玉钩遗迹。

堪叹杨花委地,洛川余坠羽,犹伴书客。

镜黛尘凝,砌草霜清,漫想当时颜色。

秾华朝露庸非俗,恨少个、阿云同历。

只深情、刻骨难销,短梦低徊今昔。

形式:

西河.白门新感,用清真韵

歌舞地。龙蟠胜势谁记。

倾城半面晚妆残,梦云倦起。

八公草木未成兵,真人遥在天际。凝情处,瑟罢倚。

曲终柱凤愁系。一时王谢总寻常,燕迷故垒。

小楼昨夜几多愁,临江休问春水。

涨空蜃气幻海市。甚窥墙、惆怅臣里。

不分阅人成世。

啼鹃泪断,千红都尽,狼籍春光台城里。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