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踏莎行·简杨赤文兄弟》由清代诗人陈世祥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贫者的不同生活境遇和心境,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书簏堆愁,酒痕成泪”,以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贫者生活的沉重与苦涩。书簏中堆积的忧愁,如同无法排遣的心事;而酒痕化为泪水,更是情感难以自抑的体现。这两句将贫者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有物质上的匮乏,更有精神上的孤独与挣扎。
接着,“风光只解供憔悴”一句,进一步揭示了贫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眼中,美好的风光只能成为增添哀愁的背景,而非带来慰藉的源泉。这种对比,凸显了贫者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古之贫者是何人,锦囊佳句来驴背。”这一句通过反问的形式,引出了对古代贫者的思考。古代的贫者虽物质匮乏,但心灵丰富,他们能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佳句,甚至在旅途中也能找到诗意。这不仅是对古代贫者智慧与坚韧的赞美,也暗含着对现代贫者处境的反思。
“是此生涯,尽多况味。”这句话总结了贫者生活的复杂性,既有辛酸也有甘甜,既有挑战也有收获。生活中的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贫者独特的人生体验。
最后,“今之贫者是何人,与君共拟诗瓢醉。”诗人将话题转向当下,与读者共同探讨现代贫者的状态。通过与“诗瓢”的比喻,暗示了即使在贫困中,人们仍可以通过诗歌、艺术等方式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同时,邀请读者一同参与,共享这份精神的富足,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美好面的坚信与呼唤。
整首词以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贫者生活的多维度面貌,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现实的关怀,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与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