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头却过六七岭,两足几乎百十斤。
恰喜故人能下榻,檠窗樽酒细论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家乡的路途和心境。"一头却过六七岭,两足几乎百十斤"表达了诗人行旅途中不轻松的辛劳和艰难,其中“一头”指代自己,“六七岭”可能是指多次翻越山岭,而“两足几乎百十斤”则形象地描绘出步履之重,给人的感觉是在强调旅途的疲惫与沉重。
"恰喜故人能下榻,檠窗樽酒细论文"则转换了情感色彩,从艰辛的旅行过渡到温馨的乡愁和学术的交流。"恰喜"表达出诗人对能够回到家乡,与老朋友相聚的欣慰之情;“故人能下榻”则是说久别重逢,旧友们可以在家中安顿下来;“檠窗樽酒细论文”描绘了一幅诗人与友人们围坐窗前,举杯畅饮,同时探讨学问的温馨图景。这里的“细论文”暗示了深入的交流和对知识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情境,既展现了旅行的艰辛,也展示了归乡后的欢愉与学术上的交流,体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详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碧簪千丈倚巴江,暮雨朝云总是常。
山势插天宫殿少,不知何处是高堂。
浪拍西风万壑秋,几多香饵落金钩。
无鱼可钓浑閒事,留得丝纶在即休。
残月照愁人病酒,好风吹梦客思家。
欲知亡国恨多少,红尽乱山无限花。
一丝不染湖光白,万点能回山色青。
三月金明池上水,与予同是一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