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观灯纪事

泛膏闻旧典,秉烛嗣芳辰。

霞破初迎月,林寒即让春。

钧天移帝乐,北斗下城闉。

匝地沈香燎,浮空罗袜尘。

并珂驰宝铰,分幰鹜彫轮。

忽去腾夷路,还来竞要津。

酒胡矜酎美,梅额衒妆新。

谁见甘泉畤,昏祠遂至晨。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闻说古时习俗,点燃蜡烛庆祝佳节。
朝霞退去,月亮升起,寒冷的树林让春天显得更早来临。
天空中的音乐殿堂降临人间,北斗星下照城市。
大地弥漫着沉香烟雾,轻盈如罗袜的尘埃在空中飘荡。
华丽的马饰和宝车疾驰而过,装饰繁复的车轮引人注目。
忽然离去,又在热闹的交通要道上出现。
美酒让人自豪,梅花妆容展示着新年的清新。
谁能想到,祭祀甘泉神的仪式从黄昏延续到清晨。

注释

泛膏:古代习俗。
旧典:古老的传统。
秉烛:点燃蜡烛。
嗣芳辰:庆祝节日。
霞破:朝霞消散。
月:月亮。
林寒:寒冷的树林。
钧天:天空音乐殿堂。
帝乐:皇家音乐。
北斗:北斗星。
城闉:城市城墙。
沈香燎:沉香烟雾。
罗袜尘:轻盈尘埃。
并珂:华丽马饰。
驰:疾驰。
夷路:平坦大道。
竞要津:热闹的交通要道。
酒胡:美酒。
矜酎:自豪地享用。
梅额:梅花妆。
昏祠:黄昏的祭祀。
遂至晨:延续到清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节观赏花灯的盛况和夜晚的景色。"泛膏闻旧典,秉烛嗣芳辰"一句,通过“泛膏”即广泛流传的古老习俗和“秉烛”即手持蜡烛的形象,描绘出节日中人们继承往昔风俗的情景。“霞破初迎月,林寒即让春”则是夜色渐浓,月亮初现,树木间透露出初春的凉意。

接下来的“钧天移帝乐,北斗下城闉”表达了音乐和星象之间的联系,通过皇家乐队在城市中演奏,配合北斗七星的位置,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神秘的氛围。"匝地沈香燎,浮空罗袜尘"则是用来形容观灯时的香气和光影交错的情景。

"并珂驰宝铰,分幰鹜彫轮"一句中,“并珂”指的是璀璨闪烁的装饰品,而“驰宝铰”则是形容其声音,“分幰鹜彫轮”则描绘出精美的丝织物和车轮,表现了节日中的繁华景象。

"忽去腾夷路,还来竞要津"表达的是观灯的人潮涌动,有如过往云烟般瞬息万变,又不断有人前来观赏。"酒胡矜酎美,梅额衒妆新"则是形容人们在饮酒欢乐中享受着节日的美好,梅花之意象增添了一份春日的温馨。

最后,“谁见甘泉畤,昏祠遂至晨”一句,通过提问谁能看见那甘美的水源和祭坛上的烟火,一直持续到清晨,表达了对这繁华夜晚中不愿结束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上元观灯图,展示了宋代城市节日生活的热闹与多彩。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上春晦日到西湖呈转运叔文学士

春遍西湖上,湖漪绿胜醅。

惊鱼迎濑跃,斗鸭拥波来。

柳已缘烟重,花仍赴暖开。

侧汀烟媚筱,卧石水衔苔。

岸转横杠度,川穷饮舫回。

暗浮虫聿役,閒立鹭毰毸。

野畔平如界,林蹊润不埃。

光浮好云日,影倒静楼台。

山色乘晴露,霞容著暝催。

溪行凡几曲,恨乏昔人才。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大像阁

追碧被层颠,灵姿映大千。

天光白毫际,山色钿螺边。

海客供鬘贝,江神捧坐莲。

衔花驯鹿往,投钵毒龙眠。

影压中流浪,香飘万里船。

慈威济终古,何止一长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大酺纪事十四韵

太极登徽册,鸿恩润庆图。

三秋少皞月,五日汉家酺。

硕惠东西暨,高年左右趋。

云雷方霈泽,酒食更成需。

慈宴周绵宇,宸嬉极上都。

风飞迎沛筑,尊满列尧衢。

鼍伐渔阳鼓,龙吟北里竽。

激波呈曼衍,跳索戏都卢。

虎瑟修旃映,鸱夷后乘俱。

瑞烟浮玉戟,灵旭射金铺。

篚帛侔王镐,童冠盛舞雩。

歌忘齐国味,辱免绛人涂。

紫宙纤罗廓,层穹协气敷。

万灵酣饫赐,朝野正多娱。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小荷

濯雨拳红展,擎烟侧钿微。

才胜汉臣橐,未办楚人衣。

矗矗閒攒沼,差差静隐矶。

游防灵蔡重,戏怯孺鱼肥。

茎弱从风靡,珠成恐浪挥。

文鸳不肯去,始得蔽斜晖。

形式: 排律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