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育庵

不见先生系所思,交游何地觅襟期。

坐来忽化身无病,传是成仙我亦疑。

剥啄药瓢偷鹤嘴,缄縢诗草付蛛丝。

遥吟旧寄皆珠贝,只恐能飞物亦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挽陈育庵》表达了对故友陈育庵深深的怀念和对其人品才学的赞赏。首句“不见先生系所思”直接抒发了对陈育庵的思念之情,暗示了他的离世让诗人思绪万千。次句“交游何地觅襟期”则回忆与陈育庵往昔的交往,感叹何处再寻得如此知己。

“坐来忽化身无病”描绘了诗人想象中陈育庵仙逝后的状态,暗示其生前可能有超凡脱俗的品质。“传是成仙我亦疑”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神秘感,诗人甚至对自己是否也能达到这样的境地表示怀疑。

“剥啄药瓢偷鹤嘴,缄縢诗草付蛛丝”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陈育庵的生活情趣和对学问的执着,即使在日常琐事中也透露出他的风雅和才情,而他的遗作则被岁月尘封,如同蛛丝般细微。

最后两句“遥吟旧寄皆珠贝,只恐能飞物亦奇”表达了诗人对陈育庵诗歌的珍视,将其比喻为珍珠宝贝,同时也流露出对陈育庵才华横溢的惊叹,担心他的精神和作品能超越常人,具有神奇的力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陈育庵的回忆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其人品和才情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和哭母诗

泪以泄心液,中亦寓邪正。

媚妇及谗臣,沾巾祸斯兴。

钱子痛慈亲,崩衷血随迸。

哀极衍馀音,悠悠偶成咏。

仍须血为书,留之示子姓。

形式: 古风

经故人墓

故人于此墓,石乱水潺潺。

忙尽剩白骨,閒来投碧山。

雨崩封未厚,地瘠树犹悭。

可柰牛羊篴,闻之泪一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挽韦大年

孝义更文章,山林隐德光。

青春贤者短,白发鄙夫长。

无后心不死,有琴人并亡。

润州如少润,玉树殒新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挽黄节妇

守节难,保孤难。守节要节完,保孤要孤安。

完节坚心肝,保孤慎饥寒。

啼饥号寒白屋破,死心灰肝清泪酸。

黄家之妇李家姜,凤鸾之偶天团圞。

凤一死,鸾乃单。凤有鸑,养于鸾。

鸑今有文成五色,鸾今瞑目已盖棺。

地下见凤不愧亦不怍,手呈高节十丈青琅玕。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