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丙寅冬万州雨雪

撒盐飞絮随风度,纷纷著树应无数。

严威寒透黑貂裘,霎时白遍东山路。

老人终日看不足,尽道天家雨珠玉。

世间忽见为祥瑞,斯言非诞还非俗。

越中自古元无雪,万州更在天南绝。

岩花开发四时春,葛衫穿过三冬月。

昨夜家家人索衣,槟榔落尽山头枝。

小儿向火围炉坐,百年此事真稀奇。

沧海茫茫何恨界,双眸一望无遮碍。

风冽天寒水更寒,死鱼人拾市中卖。

优渥沾足闻之经,遗蝗入地麦苗生。

疾厉不降无夭札,来朝犹得藏春冰。

地气自北天下治,挥毫我为将来记。

作成一本长篇歌,他年留与观风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正德丙寅冬,万州罕见的雨雪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奇观,以及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感慨和理解。

首句“撒盐飞絮随风度”,以“撒盐”和“飞絮”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仿佛是细小的盐粒和轻盈的柳絮随风而至。接着“纷纷著树应无数”一句,通过“著树”表现了雪花覆盖树木的壮观景象,强调了雪的密集和广泛。

“严威寒透黑貂裘,霎时白遍东山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雪的寒冷和迅速覆盖的威力,将人们的衣物和道路都染上了白色,营造出一片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

“老人终日看不足,尽道天家雨珠玉”表达了人们对这场雪的喜爱和赞美,认为它如同天家的雨珠和玉石一般珍贵。接下来,“世间忽见为祥瑞,斯言非诞还非俗”则指出这场雪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并非荒诞或庸俗的看法。

“越中自古元无雪,万州更在天南绝”两句揭示了这场雪的稀有性,强调了万州作为南方地区,难得一见如此大规模的降雪。随后,“岩花开发四时春,葛衫穿过三冬月”通过对比,突出了雪后万物复苏的生机,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昨夜家家人索衣,槟榔落尽山头枝”描述了人们因寒冷而寻找衣物保暖的场景,同时暗示了雪后植被的凋零。最后,“小儿向火围炉坐,百年此事真稀奇”表达了孩子们在火炉旁取暖的温馨画面,以及对这场雪的罕见感到惊奇。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这场雪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

王世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蘸水凝香在东山岭耕读亭下

香阁端山下,霏微四望平。

湖光澄藻镜,塔影落孤城。

水树连天碧,江烟入夜明。

寻芳应有兴,一曲寄吾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清远峡

五十年来几系舟,宦途奔逐苦淹留。

登临剩有归山志,信宿能无去国谋。

台榭纡回参帝子,碑文斑驳识猿猴。

乾坤老我耽佳景,此地还应续胜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夷陵山行用张督学韵

窃禄犹供职,行途日自忙。

山空花自秀,节近麦初黄。

已下忧时泪,犹为吊古伤。

莫言且行乐,恰好傍斜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益阳行台值雨

静对沉檀几篆烟,潇湘风雨正连绵。

计程蜀道尚千里,忆别皇都已半年。

圣节喜逢遥祝寿,恩光覃被仰瞻天。

故人未进湖南道,聚首无因思渺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