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除夕》由明代诗人王应鹏所作,描绘了诗人与美人在佳节相遇的情景,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美人相见不相忘”,直接点明了诗人与美人的相遇,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即使时光流转,这份记忆也不会被遗忘。接着,“为惜年华感叹长”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年复一年,时光匆匆,让人不禁为之叹息。
“百物岂皆金作铸,一冠原以铁为梁。”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事物的本质与表面的不同,提醒人们不应仅从物质层面去评价一切,而应深入理解其内在价值。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坚守本真、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人于竹叶情无极,月到梅花夜未央。”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美人在月下共赏竹叶与梅花的场景,竹叶与梅花象征着高洁与纯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同时,夜晚未尽的月色,也寓意着美好时光的延续。
最后,“云外忽闻双雁度,正疑消息过衡阳。”诗人听到远处雁群飞过的声响,联想到雁南飞的传统,预示着新的开始或消息的到来。这一景象既增添了诗的意境,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希望与期待的心情。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通过对人物情感、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