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开元僧舍上方次韵舍弟二月一日之作

溪谷溅溅嫩水通,野田高下绿蒙茸。

和风满树笙簧杂,霁雪兼山粉黛重。

万里有家归尚隔,一廛无地去何从。

伤春故欲西南望,回首荒城已暮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田园风光图。开篇"溪谷溅溅嫩水通"与"野田高下绿蒙茸"两句,通过对溪流和农田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春季水源充沛、植物蓬勃的景象,其中"溅溅"形容小溪的潺潺之声,"嫩水"则是新生的清澈溪水;"绿蒙茸"则形容田野中绿意盎然,一片生机。

接着,"和风满树笙簧杂"一句中,"和风"指的是春天温暖的风,"满树"则是花开满树,"笙簧杂"则形容风中的花香与自然之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发、万象更新的氛围。而"霁雪兼山粉黛重"一句,则转换了画面,描绘了一场春雪覆盖在山上的景致,其中"霁雪"指的是细小的春雪,"粉黛重"则形容雪后的山色沉静而深邃。

诗人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表达了对远方家园的思念和无处安放的心情。"万里有家归尚隔"一句中,"万里"虽是夸张之词,但充分体现出诗人对于家乡的渴望与距离感;而"一廛无地去何从"则透露出诗人面对茫茫人世,无处可去的迷茫与失落。

最后,"伤春故欲西南望"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春光的哀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而"回首荒城已暮钟"一句,则是诗人在回顾过去时,发现曾经繁华如今已成废墟,暮色中传来的是空寂的钟声,这不仅是对过往的反思,也是对现实无常的一种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家园和过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舟中读书

冉冉木叶下,萧萧山水秋。

浮云带田野,落日抱汀洲。

归卧无与语,出门何所求。

未能忘感慨,聊以古人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舟夜即事

火炬临遥岸,馀光照客船。

水明鱼中饵,沙暖鹭忘眠。

感概无穷事,迟回欲晓天。

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过山即事

却过兹山已九年,江湖身世只飘然。

曲城丘墓心空折,盐步庭闱眼欲穿。

惨惨野云生陇底,萧萧饥马立风前。

转多愁思摧华发,早晚轻舟上秀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过故居

溯筏开新屋,扶舆绕故园。

事遗心独寄,路翳目空存。

野果寒林寂,蛮花午簟温。

难忘旧时处,欲宿愧桑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