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默识何销语话详,心斋也则坐能忘。
如何孔氏家传底,却在高僧衣钵傍。
并把禅机俱寂灭,不教妙理费商量。
白云深锁轩前路,看尽金炉几篆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吉祥寺内的禅修生活和心境。开篇“默识何销语话详,心斋也则坐能忘”,表达了诗人沉浸于宁静的禅修中,对世间纷扰的言语已经置之度外,只是在心斋中安坐,便能忘却尘世的烦恼。接着“如何孔氏家传底,卻在高僧衣钵傍”,则是说即使是孔子的学问,也被置于一旁,而诗人更侧重于高僧的教诲和衣钵(禅宗用具)旁的修行。
“并把禅机俱寂灭,不教妙理费商量”这一句,展示了诗人对于禅机(禅宗的深奥道理)的理解和体验,是将一切功夫都归于寂灭之中,而不再去计较或讨论那些精妙的道理。紧接着“白云深锁轩前路,看尽金炉几篆香”,则是描绘诗人在寺院中的生活景象,白云将通往寺前的道路环抱,时间久了,只见金炉里的香烟缭绕,不觉间看尽了无数的香火。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澄明的境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禅宗修行的向往和追求。
不详
马迁信史炳丹青,黄老搀先六籍名。
清净元非人纪有,虚无幻出道家声。
时挥麈尾谈天统,冷笑蝇头闹世情。
待饮琼浆擗麟脯,芙蓉为馆玉为城。
雨湿桑枢夜不关,北窗谁更肯遮阑。
冷侵砚滴浑无润,冻折诗眉未系寒。
万里云容同水墨,四垂檐溜欲琅玕。
梅花枝上春应到,袖手窗前子细看。
支杖寻春过小溪,小溪过了到招提。
插天翠巘青丝幛,委地落花红绣泥。
个里嚣尘都净尽,只馀啼鸟自东西。
兴浓底用忙归去,莫管山衔晚日低。
平生蹇足愧蹒跚,流落荒凉强自安。
边月一声秋雁切,江风五鼓漏花寒。
青灯黄奶令人老,流水高山底处弹。
须信穷通翻覆手,到头应不误儒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