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心求妙道,几岁候真师。
丹灶今何在,白云无定期。
昆崙烟景绝,汗漫往还迟。
君但焚香待,人间到有时。
这首诗是皇甫冉在唐朝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道法的渴望与等待真师指引的迫切心情。诗中的意境淡远,语言朴实,但蕴含深厚的情感。
“一心求妙道,几岁候真师。”两句直接展现了诗人的志向和追求,表明他对道法的执着追求以及期待遇到真正的指导者。这里的“妙道”指的是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而“真师”则是能够引导他达到这一境界的老师。
“丹灶今何在,白云无定期。”这两句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满和渴望。丹灶通常指的是炼丹的炉子,而“今何在”则是询问道法修炼之地现在在哪里,这里暗含了一种失落感。而“白云无定期”则形象地表达了对未来真师到来的不确定性,白云常用来比喻高洁和自由,也隐喻着诗人心中的期待如同那飘渺的云彩,无从把握。
“昆崙烟景绝,汗漫往还迟。”这里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等待。昆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而烟景绝则描绘出一派超凡脱俗之意。汗漫往还迟,则是在形容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行动上的迟缓,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孤立无援。
“君但焚香待,人间到有时。”最后两句则是对朋友或等待对象的劝勉。焚香往往用于宗教仪式或冥想中,这里意味着保持内心的清净和专注。而“人间到有时”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态度,认为一切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发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道法修炼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等待。
不详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湘竹殊堪制,齐纨且未工。
幸亲芳袖日,尤带旧林风。
掩笑歌筵里,传书卧阁中。
竟将为别赠,宁与合欢同。
沃州传教后,百衲老空林。
虑尽朝昏磬,禅随坐卧心。
鹤飞湖草迥,门闭野云深。
地与天台接,中峰早晚寻。
人群不相见,乃在白云间。
问我将何适,羡君今独闲。
朝朝汲淮水,暮暮上龟山。
幸已安贫定,当从鬓发斑。
徂谢年方久,哀荣事独稀。
虽殊百两迓,同是九泉归。
诏使归金策,神人送玉衣。
空山竟不从,宁肯学湘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