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首联“行止无端体本虚,今人尚论古谁如”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认为现代人过于追逐名利,而古人则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颔联“独缘腰懒回三径,敢冒贤名学二疏”进一步阐述了诗人不愿被世俗名利所累,宁愿像汉代的疏广、疏受父子一样,远离官场,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
颈联“晚雨四山归鸟雀,独流千顷混龙鱼”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暗示诗人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尾联“客情不为鹃声急,已定屏西木石居”则点明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坚定决心,即使外界环境变化莫测,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热爱不会改变,他已经决定在屏西的木石之间安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