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石门》,是明代诗人李畅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积石中流事已虚”,以“积石”象征历史的沉淀与往事的消逝,中流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表达出对过往岁月的深刻反思。“事已虚”三字,直接点明了历史事件的虚无感,让人感受到时光流转,人事沧桑的无奈。
次句“东封丸土亦何如”,进一步将目光转向历史中的某个特定事件或地点,通过“东封丸土”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某处历史遗迹的探寻与思考。这里的“东封丸土”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封禅祭天的仪式,或者是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诗人通过这一意象,探讨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事件对于后世的影响。
第三句“秋深木落空江色”,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江面波光粼粼,树木凋零的画面。这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似乎在回忆过去,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悲凉。
最后一句“犹向楼船忆故墟”,将思绪拉回,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楼船”可能象征着过去的繁华与辉煌,“故墟”则是指曾经熟悉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留恋与怀念,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