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空廨经年闭,初来扫棘荆。
饥鼯惊夜火,归鸟骇书声。
梦倦淮南路,心依海角城。
婆娑倚尘剑,舞影共参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景仁在凤阳使院的孤独与感慨。首联“空廨经年闭,初来扫棘荆”写出了使院的荒凉与久无人迹,通过“闭”和“扫”两个动作,生动地展现了环境的冷清与诗人的初至。颔联“饥鼯惊夜火,归鸟骇书声”运用拟人手法,通过“饥鼯”对夜火的惊惧和“归鸟”对书声的受惊,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使院的荒凉。
颈联“梦倦淮南路,心依海角城”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对远方家乡的思念。这里“淮南路”可能指诗人曾经的行旅之路,“海角城”则可能是他心中的故乡或理想之地,通过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尾联“婆娑倚尘剑,舞影共参横”以形象的比喻,将自己比作倚靠于尘封宝剑旁的舞者,剑影与参横(北斗星)的光影交织,既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也暗示着他内心深处的坚韧与不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坚持。
不详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钟鸣鼎食是何年,玉几金床未肯眠。
轻薄江淮多子弟,有无鸡犬亦神仙。
秘函已验更生狱,丛桂空攀正则篇。
终古八公云外立,曾将何术铸桑田。
华门侠气有声称,窜窃俄誇土运乘。
厕上蛾眉馀涕泪,帐前狮子早飞腾。
眼看河北同灰灭,手裂淮南作社凭。
讵料当涂是真敌,棂床悲叱竟何能。
紫谷香囊白练裙,翩翩儒将扫边氛。
重名不借烧船火,奇阵何殊背水军。
亡国鱼羊应共喜,战场风鹤尚难闻。
稳教了得东山局,可仗儿曹破敌勋。
悬瓠重镇啸鸺鹠,弃甲宵奔此渡头。
鬨竖竟教登玉座,侬家从此阙金瓯。
北山南岸嗟何及,白马青丝唱亦愁。
借问当时谁揖盗,悔令韦黯作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