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

秋山抱奇姿,不肯事妩媚。

犹夫尘外士,飘然有仙气。

霜风肃宇宙,林壤去菑翳。

皮毛剥落尽,玉骨乃挺异。

独存岁寒枝,虬髯倚天翠。

我来一事无,兀兀惟坐对。

挟策咏圣涯,援琴奏流水。

方寸如太虚,物类无点缀。

但欠渊明菊,得酒莫与醉。

赖有坡仙竹,无肉可忘味。

老怀藉陶写,俗好非所嗜。

平生爱山癖,每见如久契。

勿云丘垤如,泰华所眇视。

吾心与境融,小大无异致。

行行陟其巅,天地特一指。

忽动九辨悲,清愁飞海外。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的山峦怀抱奇特的姿态,不愿流于娇媚。
就像尘世之外的隐士,超然脱俗,充满仙人之气。
严霜之风肃清了整个宇宙,树木和土壤摆脱了杂乱的遮蔽。
树皮脱落殆尽,露出洁白如玉的骨架,显得格外奇异。
唯有寒冬中的枝干留存,盘曲的枝条仿佛倚天的翠绿。
我来到这里,无所事事,只是静静地坐着。
手握书籍吟咏圣贤的智慧,弹奏琴弦如同流水般悠扬。
心中如浩渺的天空,万物皆无多余装饰。
只缺陶渊明的菊花,如果能有酒,我愿一醉方休。
幸好有苏东坡的竹子,即使无肉,也能让我忘却口腹之欲。
老去的心情借山水得以抒发,世俗的喜好并非我所追求。
我一生热爱山川,每次相见都像是久违的老友。
不要说那些丘陵土堆微不足道,与泰华山相比微乎其微。
我的心与这景色融为一体,无论大小,感受并无差异。
一步步攀登至山顶,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一线之隔。
忽然触动了九辩的哀思,清冷的愁绪飘向远方的海外。

注释

妩媚:娇媚。
尘外士:隐士。
霜风:寒冷的风。
菑翳:杂草和遮蔽物。
玉骨:洁白如玉的骨头。
虬髯:盘曲的胡须。
兀兀:孤独、空虚的样子。
圣涯:圣贤的智慧领域。
太虚:天空。
丘垤:小土堆。
泰华:泰华山,中国名山。
九辨: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清愁:清冷的忧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川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开篇“秋山抱奇姿,不肯事妩媚”写出了秋天山峦的雄伟与清冷,它不屑于世间的繁华,只保持着自己的高洁。

接下来,“犹夫尘外士,飘然有仙气”表明诗人感受到了超脱尘俗的逸士之风,带有一种仙气。秋天的霜风肃穆整个宇宙,而林壤间的落叶被风吹得干净,显露出皮毛剥落后的玉骨般坚挺,这些意象都在强调自然界的纯粹和高洁。

“独存岁寒枝,虬髯倚天翠”中的“独存岁寒枝”描绘了冬日里依然屹立的树枝,而“虬髯倚天翠”则是形容树木在蓝天下的姿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不畏严寒的感觉。

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样宁静而深邃,“我来一事无,兀兀惟坐对”表达了他与世隔绝,只愿意安坐观察。接着,“挟策咏圣涯,援琴奏流水”则是诗人在山中以琴声伴随着自然之韵,寻求心灵的寄托。

“方寸如太虚,物类无点缀”写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纯净,没有世间杂念的纠缠。然而,“但欠渊明菊,得酒莫与醉”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即使有了美酒也不愿意沉迷其中。

“赖有坡仙竹,无肉可忘味”中的“坡仙竹”可能是指诗人所在之地的特产,是他内心世界中的一种寄托。最后,“老怀藉陶写,俗好非所嗜”则表明诗人的高洁情操,对世俗的喜好并不感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愿望。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怀(其七)

屋隅一握地,岁久寖芜秽。

兹晨命仆夫,疏剔净无翳。

洞目增秋明,弥襟挹凉气。

春葩已辞荣,柯叶犹蔽芾。

晚芳粲黄金,新篁间幽桂。

欲幻小池亭,西风几凄厉。

只今欠一死,肯作百年计。

形式: 古风

秋怀(其二)

凉飙剪菑翳,万山缩鳞甲。

水镜滓不留,千尺见毛发。

凄风日以高,物华寖脧削。

机杼轧晨霜,砧杵捣寒月。

孤暌不成寐,耿耿至明发。

何处一声秋,停云吹欲裂。

形式: 古风

秋怀(其三)

往事挽不回,新愁推不去。

秋叶既辞柯,滋荣春复吐。

榆年逝如流,颜色宁反古。

展书圣贤对,援琴儿女语。

抚时耿予怀,聊以释百虑。

馀生欲何为,将随草木腐。

形式: 古风

秋怀(其四)

衰质蒲柳如,日夕就枯槁。

往梦桃李春,其能几日好。

志业亦无成,飘零逐衰草。

浮荣岂足怀,妄念犹风扫。

陈言亦刊落,损学而促道。

誓当与世违,山林以终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