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者

缚竹编茅杂乱蓬,四篱俱是野花丛。

莫道江湖山色好,篱落不禁秋后风。

秋后风从西北起,身上蓑衣冷如水。

夫妻却在钓船中,儿孙走入芦花里。

夫妻不会作活计,辛苦卖鱼沽酒费。

儿孙身上更贫穷,白日无衣夜无被。

昨日前村酤酒处,今朝忽见无人住。

闻道江南地更暖,移舟急望江南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渔人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渔夫们简陋的居所,四周围绕着野花丛生的篱笆,展现出一种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共存。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秋后的西北风不仅带来了凉意,也揭示了渔夫们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

“莫道江湖山色好,篱落不禁秋后风。”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渔夫们的实际生活状态形成对比,暗示了尽管外界环境美丽,但渔夫们的生活并不因此而轻松。秋风的侵袭,不仅让身上的蓑衣变得冰冷,也象征着生活的寒意和挑战。

接着,诗人通过“夫妻却在钓船中,儿孙走入芦花里”描绘了一幅家庭共同劳作的画面,展现了渔夫们为了生存而努力奋斗的精神。然而,“夫妻不会作活计,辛苦卖鱼沽酒费”则揭示了他们技艺的局限性和生活的艰辛,不得不通过卖鱼换酒来维持生计,这背后蕴含的是对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儿孙身上更贫穷,白日无衣夜无被。”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贫困的主题,强调了渔家后代面临的困境,他们在白天没有足够的衣物遮体,在夜晚更是无被可盖,生活条件之艰苦可见一斑。

最后,“昨日前村酤酒处,今朝忽见无人住。闻道江南地更暖,移舟急望江南去。”这两句表达了渔夫们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和行动。面对生活的艰难,他们选择离开熟悉的环境,前往传说中更加温暖的江南地区寻求新的机会和希望。这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改变命运的决心,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积极向上的色彩。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渔人生活的细腻描绘,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苦的交织,又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生活哲理的作品。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钓者

有人口诵浮云曲,手把潇湘一竿竹。

荻花洲上作茅庵,坐看江头浪如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屋]韵

渔翁

白发老翁心似铁,网尽溪鱼犹未歇。

船中浑是卖鱼钱,买酒烹鱼醉明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月]韵

濉阳

尝闻唐李氏,世号为贤妻。

以力营七丧,或谓难庶几。

孰知蔡家妇,其事乃同之。

岂特在中馈,无往而无仪。

孝于其所尊,慈于其所卑。

即知义所在,能终义所为。

我生至此极,我嫁逢百罹。

其属死略尽,其骨俱无归。

身为未亡人,心乃真男儿。

以己任其责,无忘须臾时。

但恐事不济,安知恤寒饥。

乃捐奉生具,而为送亡资。

面不御膏沐,首不加冠笄。

金珠鬻于市,文绣容何施。

更无囊中装,唯有身上衣。

殆将截其发,幸苟完其肌。

所得盖良苦,所积从细微。

如此十年久,犹以为支离。

日下卜诸良,宅兆相厥宜。

一举十八丧,一旦得所依。

手自植松楸,身亦沾涂泥。

何暇裹两足,但知勤四肢。

居者叹于室,行者泣于歧。

鸟亦助叫号,人思操蔂梩。

冥冥长夜魂,所获喜可知。

郁郁佳城中,不为中道尸。

卒办其家事,少慰而心悲。

义深海可涸,行坚山可摧。

孤诚贯白日,幽光淩虹霓。

吾闻古烈女,荦荦非无奇。

一死盖易处,一节亦易持。

至如张氏者,使人尤歔欷。

谁为孝妇传,谁为黄绢碑。

亦有淮上翁,为述濉阳诗。

移书太史氏,无令兹逸遗。

形式: 古风

临卧

临卧更饮一杯酒,自唱仙谣拍双手。

春风欺醉入怀来,留下乱花香一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