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卿杨公雅喜士左举善又东南之秀假楼居为丹壶以济人既谢以诗因出示辄次其韵

烟柳葱葱锁玉栏,楼头伟观熟窥斑。

不因置酒垂青目,安得开窗面北山。

尘市故知容隐者,声名无奈落人间。

胸中剩有安民术,且把丹壶与驻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雅好士人的杨公,他喜好邀请贤才,尤其欣赏东南地区的俊杰,选择在一座楼居中设宴款待。通过“烟柳葱葱锁玉栏”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楼阁置于烟雾缭绕、柳树葱郁的环境中,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楼头伟观熟窥斑”则进一步强调了楼上的壮丽景色,让人仿佛能透过窗户,看到远处的北山美景。

“不因置酒垂青目,安得开窗面北山”两句,表达了如果没有这场宴席,或许就无缘得见如此美景。这不仅赞美了杨公的雅兴和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暗含了对主人热情好客的感激之情。

“尘市故知容隐者,声名无奈落人间”这两句,诗人借景抒情,一方面肯定了城市中也有隐逸之士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感叹即使再高洁的名声,最终也会在世俗中消散。这种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最后,“胸中剩有安民术,且把丹壶与驻颜”两句,揭示了杨公不仅有高雅的情趣,更有济世安民的智慧。他不仅以美酒佳肴招待宾客,更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体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丹壶”一词,可能象征着长生不老的仙丹,这里用以比喻杨公对延年益寿、永葆青春的追求,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长寿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公雅好士、乐于助人的形象描绘,以及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和普安郡王桂子

嫦娥屑玉酝旃檀,乞与人间秋后看。

已向水边吟月晓,却来花下立更残。

西风把酒休催菊,南国行歌不赋兰。

何必秾香千万斛,鼻端须此百忧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任秘监龙图知洪府

夫子胸中万顷宽,照人英采玉峰寒。

难蟠凛凛虹蜺气,易舍峨峨獬豸冠。

秋在石渠同过雁,春回江渚却鸣鸾。

由来内外俱行道,达者何曾异辙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代恩平郡王赋董氏园亭

怪底王生愿卜邻,岩前有月对颐真。

夜深清影频侵户,日永虚堂不著尘。

能向个中参妙旨,却于忙里作閒身。

朝回试解黄金带,即是毗耶彼上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任龙图留别

挂席桅樯倚数寻,小风吹饱思难禁。

三千奏牍曾医国,十万兵屯已属心。

江路疏梅春意近,楚天孤鹜晓烟沈。

是中秀句应无限,著眼归鸿迟好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