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送歙研广香与友人有怀杨校书幼度

我有龙尾双槽之研,肌润而若沐空濛。

旧藏古香氤氲,来自广之东。

多君博雅,举以为赠,三嗅而抹月批风。

要若镕金加万佛经上,更须滴露点四圣书中。

往昔浓薰怀太史,而今一瓣为南丰。

藜光下照人何在,閤下闲花馥旧丛。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我有一块龙尾双槽研磨石,质地细腻如沐浴在朦胧中。
它曾弥漫着古朴的香气,源自遥远的东方广袤之地。
你学识渊博,慷慨赠予我,我轻嗅三次,擦拭如清风拂过月亮。
我要将它置于熔金之上,或点染万卷佛经,再添上四圣书中的灵光。
过去,它曾伴我怀念太史往事,如今,只愿为南丰留下一缕芬芳。
昏黄的藜光照亮何处,阁下的闲暇时光,仍在旧日花丛中散发香气。

注释

龙尾双槽之研:龙尾形状的研磨石。
肌润:质地细腻光滑。
空濛:朦胧、迷茫。
氤氲:香气缭绕。
广之东:指东方的广大地区。
博雅:学识广博,雅致。
赠:赠送。
抹月批风:形容轻轻擦拭,如清风拂过月亮。
镕金:熔化的金属。
万佛经:众多佛经。
四圣书:古代经典书籍。
太史:古代官职,掌管历史记录。
南丰:地名,可能指人或诗中的意象。
藜光:昏暗的光线。
閤下: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闲花馥旧丛:旧日花丛中残留的香气。

鉴赏

这首宋代陈起的《杂言送歙研广香与友人有怀杨校书幼度》是一首表达友情与文人雅趣的诗。诗人以龙尾双槽研砚为媒介,展现了研砚的精致与古朴,"肌润如沐空濛"描绘了砚台的温润质感,仿佛带着淡淡的书香气息。"来自广之东"暗示了砚台的珍贵和来历。

诗人将砚台赠予朋友,希望它能如同"镕金加万佛经"般承载深厚的文化底蕴,或如"滴露点四圣书"般增添智慧的光芒。他回忆起过去与杨校书的交往,"浓薰怀太史"表达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最后,诗人以"藜光下照"象征友人的才华照亮他人,"閤下闲花馥旧丛"则寓言友人的品格如旧时花丛中的芬芳,长久留存。

整首诗通过砚台这一物象,传递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文化的敬仰,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56)

陈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黄伯厚惠纸衾韵

冷浸溪藤松下月,密缄远寄袁安雪。

忍蹴茸茸一径毡,依约江行晓时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屑]韵

灯花戏简西邻

西邻逸韵偕秋清,瑶琴曾许月下听。

神驰吟境日复日,金飙转矣寒此盟。

昨夕相逢再有约,六花飞时湖上行。

短檠不密泄此意,煇煌粟粟攒金英。

鬨堂一笑前未睹,信手閒阅灯花经。

一主饮席设林麓,一主盍簪获良朋。

便欲笺天檄滕六,银杯逐马快此情。

晓来喜见万瓦白,乃是天宇清霜明。

得非分薄误灯花,还复灯花戏老兄。

形式: 古风

羊羔酒呈朱丛瑞

前坡风雨夕,髯奴恶颠怪。

衔林幻金波,滟滟玉船载。

雪边春意回,风味几鹅儿。

若与曹瞒说,翻樽左慈慈。

形式: 古风

观张也愚作草圣

髯张学书双鬓白,馀子百驾终莫及。

晓兔经霜湘竹寒,秋蛇引露剡藤湿。

拙时每向巧中生,圣处更从颠里入。

素鹅春昼厌栏时,绿水波重竹风急。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