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河渡

苍茫刘桥渡,南北凡几过。

清霜十月交,澄湛东流波。

饮马立水边,照我两鬓皤。

行役非所苦,伤怀动悲歌。

三年恒山赵,弹劾兼拊摩。

嗷嗷眼中民,力弊差与科。

不能一勺润,慰彼烦与痾。

顾此衣带水,溉载功实多。

人而反不若,低首愧野河。

素餐吾可逃,奈此苍生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野河渡》,是元代诗人王恽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经过苍茫的刘桥渡口,多次往返的情景。在深秋的寒霜中,诗人饮马于水边,映照着自己斑白的鬓发,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说的悲伤。

诗人行役在外,虽然不觉得辛苦,但内心却因忧虑国家和百姓的疾苦而感到沉重。他回忆起在恒山赵地为官的日子,面对百姓的困苦,尽管尽力抚摩和弹劾不公,但仍旧感到无力改变现状。诗中提到“嗷嗷眼中民”,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而“力弊差与科”则反映了官府苛政给百姓带来的负担。

诗人感慨自己虽身处高位,却无法为百姓带来实际的帮助,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受苦。他自责自己如同“衣带水”,看似隔绝,实际上却无力改变现状,因此感到深深的愧疚。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成为“素餐”,却无奈于无法解决百姓疾苦的矛盾心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456)

王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 字:仲谋
  • 号:秋涧
  • 籍贯: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
  • 生卒年:yùn)(1227—1304年7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挽漕篇

汤汤汶水波,西骛复东注。

势虽汗漫来,止可流束楚。

发源本清浅,才夏即沮洳。

安能浮重载,通漕越齐鲁。

有时汎商舶,潦涨藉秋雨。

船官行有程,至此日艰阻。

钜野到齐东,著浅凡几处。

必资州县力,涩滞方可度。

漫村赶丁夫,所在沸官府。

先须刮流沙,推挽代篙橹。

硬拖泥水行,奚异奡荡努。

涉寒痹股腓,负重伤背膂。

咫尺远千里,跬步百举武。

兹焉幸得过,断流行复阻。

又须集牛车,陆递入前浦。

中间吏因缘,为弊不可数。

蛮梢贪如狼,总压暴于虎。

所经辄绎骚,不若被掠虏。

盻盻入海口,未免风浪鼓。

舟中一斛粟,百姓几辛苦。

今复起堰坝,壅积百方禦。

木石动万计,科配困氓伍。

不思根源微,堤障深几许。

转漕本便民,广储实国补。

事功贵顺成,勉强终龃龉。

海道事已然,又复有此举。

惜将生民力,委弃若泥土。

山东实重地,一静乃可抚。

尝闻建隆间,有相曰赵普。

凡百投利人,罢遣皆不取。

以兹报国恩,后世比申甫。

黄阁十馀年,清风一万古。

形式: 古风

过深州故城有怀韩昌黎解牛元翼围事

维唐有藩镇,连衡皆盗区。

污孽互相济,殆似背胁疽。

心腹讧蟊贼,膏血化虫蛆。

厉阶安史乱,王泽不远敷。

河朔有故事,誓作效逆徒。

堂堂裴中令,夷蔡恢皇图。

聊乘破竹势,一制三镇污。

腐败就与决,大赫天王诛。

彼相中妒梗,百裴竟无如。

事机一堕地,涵溃终丧躯。

所以贼凑辈,血人于牙须。

既戕弘正忠,复抗新使符。

靖安门昼锁,长围困貔貙。

昌黎解一言,王略始得舒。

信乎立大事,临机见真儒。

东征过故城,往事秋风徂。

得人国无弱,怀古重欷歔。

文公岂多得,元翼何代无。

形式: 古风

出香奇石

张生贮奇石,携来有遐观。

一峰华不注,堕我几案间。

穿穴作怪供,突兀横苍颜。

炷香烟满窦,野烧生春山。

我久汩俗冗,对之心暂间。

瞑坐清兴远,梦与孤云还。

形式: 古风

汲冢怀古

迩迤伍城郡,背水犹陈图。

魏陵废已久,磅礴如覆盂。

草树惨不春,穿穴狐狸墟。

我来登其颠,怀古心踌躇。

忆当战国际,安釐亦狂且。

泽麋被皋比,坐为秦人驱。

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疏。

不知身后藏,安用书十车。

上窥姒与商,下逮苍周书。

零乱竹简光,诡说何纷拿。

征南辨已详,多出行怪徒。

稽古不适正,死为毛颖诬。

其中亟当辨,阿衡被夷诛。

孔子修六经,亦已防奸污。

大书一德后,薨葬开亳都。

在易最奇法,安取理所无。

兹焉万世程,洋洋真圣谟。

何烦事幽赜,致远泥所趋。

长歌望陵去,乐过风乎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