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何君元赴汾阳儒谕

雪月堂前冷掾厅,况如此邑甚于冰。

行移太白西边次,去占高青最上层。

毡冷不然官舍烛,俸凉自籴太仓升。

诗书莫道同刍狗,尚见宫墙践豆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雪月堂前的冷清官署,这里比冰雪还要寒冷。
行走在太白山的西边,寻找那最高的青翠之地。
毡垫冰冷,官舍里的蜡烛也难以温暖,只能自己买米度日。
不要说诗书如同草木一样被忽视,还能看到宫墙下百姓踩踏豆子的艰辛生活。

注释

雪月堂:形容环境清冷。
冷掾厅:寒冷的官署。
况:何况。
此邑:这个城市。
甚于冰:比冰雪还冷。
太白西边:指太白山西部。
次:次第,位置。
高青:高山上的青翠之地。
毡冷:毡垫的寒意。
官舍烛:官府的蜡烛。
自籴:自己买米。
太仓升:官府仓库的粮食。
诗书:泛指书籍和学问。
同刍狗:像草木一样的被忽视。
宫墙:皇宫城墙。
践豆登:踩踏豆子,比喻底层人民的生活艰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严寒的冬日景象,通过对雪月堂前冷清厅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异常的寒冷。诗人通过“况如此邑甚于冰”一句,将这种寒冷形容得更加深刻。

接着,“行移太白西边次,去占高青最上层”两句中,“太白”指的是终南山的别称,而“西边次”可能指的是诗人行走的方向或地点。诗人似乎在寻找某种位置,或是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毡冷不然官舍烛,俸凉自籴太仓升”这两句则描写了官署中的寒冷,以及可能是一种储藏粮食的场所。这不仅表现了环境的严寒,也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物或情感的冷漠。

最后,“诗书莫道同刍狗,尚见宫墙践豆登”两句通过对比书籍(知识)与狗,以及宫墙被践踏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文化沦丧、社会动荡的忧虑。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冷峻,也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昨日王德父何昭德回后曝背于庵后大山上甚乐因成数语效大山体亦皆写景聊以寄似

碧旻收云兮,秋气肃清。万籁声沉兮,秋日晶荧。

青山崟崟兮,白石瑛瑛。

麋鹿跂跂兮出高陵,野鸟活活兮两岑对鸣。

黄犍湿湿兮逐羝群,或讹或寝兮于野于坰。

吾忘吾独兮,吾与禽兽兮为邻。

违市朝兮不与世撄,利名不入兮宠辱忘惊。

聊遗吾形兮放吾情,美背曝兮不可以遗君。

时分吾席坐兮,采樵负苓。

吾其徜徉乎此山以终吾生兮,其乐无央。

形式: 古风

诫子

鲁语诲时习,商书称时敏。

一字该二义,学者盍重省。

又日新其德,成汤常自儆。

三月不违仁,颜子独深领。

今日或因循,明日澡即新。

前月或断续,此月复即仁。

圣贤惜分阴,于此犹兢兢。

学者能用力,其名曰竞辰。

人有一大时,一去不复仍。

十五入大学,明德与新民。

二十曰弱冠,既冠责成人。

勤怠只数年,贤愚系终身。

过此为失时,人不再青春。

譬之农力穑,春耕而夏耘。

耕耘苟失时,无复望秋成。

父母上俱存,兄弟下无故。

饱食无用心,白日任虚度。

幼壮老复至,一朝忽反顾。

对人语不了,握笔书辄误。

龙鳞映犬豕,面目可憎恶。

哀哉复哀哉,追悔已迟暮。

及此尚可图,勉旃须早悟。

形式: 古风

贺中斋黄大卿得子

闻说南山孕凤雏,崭然头角见嵚㠌。

月宫仙桂托根异,海岛蟠桃生子迟。

七秩高年堂上父,一生足事膝间儿。

朱颜白发方强壮,要看梧孙长碧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天约子胡子春

世人方熙熙,我独处落落。

世人方昭昭,我独混浊浊。

我行世固疑,世弃我自乐。

马蹄践霜雪,宁期受刻雒。

彘尻登俎豆,何如食糟粕。

不知帝悬解,甘受人犍韄。

回首观环中,乾坤本寥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