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南路,几回游。最恨长堤柳絮,吹来偏向鬓边秋。
白人头。记得当年曾手植。不道长条非昔。
翻怜杨柳不知愁。更风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江南之路的深深怀念,尤其是长堤上的柳絮飘飞,似乎有意撩拨着他的愁绪。"长堤柳絮,吹来偏向鬓边秋",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柳絮飘向自己斑白的鬓发,象征着岁月无情,青春不再。他回忆起年轻时亲手种植的柳树,如今却已非昔,不禁对柳树的无知无觉感到怜惜,认为它依然风姿绰约,不知人间愁苦。整体上,这首词以柳为媒介,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岁月流转的无奈之情,情感深沉,语言含蓄。
不详
一字丰南,又号听翁。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
揽胜情难厌,登高望不穷。丹梯百丈仰晴空。
遥见青天影里插双峰。长有猿声在,唯传鸟道通。
夕阳烟海舞苍龙。只恐辟支洞口碧云封。
江上龙宫锁寂寥。重崖高百尺、倚层霄。
空传仙草在山椒。高人去,何处采灵苗。
舍宅事迢遥。空留残碣在、写南朝。
白云高处望寒潮。波声里、烟寺晚钟遥。
看晴峦,从来似蟠龙。叹野棠、春尽犹红。
神仙陨泪,茂陵一夜洒秋风。
杜鹃遥拜,向何处、月冷青松。
草堂前,高人去,云空锁,旧游踪。叹通天、沈炯难逢。
金凫玉雁,朝朝鹄立是千峰。
门前宫监,尽头白,远说玄宗。
故国乱山围,烟树依稀。崖峨片石碧云低。
万里涛声来向晚,捲尽斜晖。
铁缆绕危矶,欲上还迟。西风吹处势如飞。
为恐江东留不住,锁着乌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