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谣

朝筑城,暮筑城,筑城欲高高辄崩。

江南五月盛霖雨,随崩随筑人人苦。

大家筑城多卖田,小家卖产来助钱。

朝筑一寸暮一尺,尽是齐民膏血积。

争道城高可防贼,民力已穷何所益。

君不见陛下盛德犹如天,四海一家千万年。

金汤之固非所恃,何乃坐令民力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的诗歌《筑城谣》由王祎所作,以筑城活动为题材,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对统治者政策的质疑。诗人通过描绘人们日夜辛劳筑城,城池虽高却频繁崩塌,反映出当时工程的低劣和管理的无方。大雨时节,筑城更加艰难,导致田地和财产被贱卖以筹集资金,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诗中“争道城高可防贼,民力已穷何所益”一句,揭示了筑城初衷虽是为了防御,但过度消耗民力,反而无助于长远安宁。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皇帝有如天的盛德,国家若不能妥善治理,金汤般的坚固防御也无法抵消民力的衰竭。

最后,诗人以反问的形式批评统治者:“何乃坐令民力敝?”表达了对政府不体恤民生,一味滥用民力的不满。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体现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时期民间疾苦的真实写照。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白翎雀图

白翎雀,雪作翎,群呼旅食啁哳鸣。

何人翻作弦上声,传与江南士女听。

南人听声未识形,画师更与图丹青。

图丹青,一何似,知尔之生何处是。

秋高口子草如云,风劲脑儿沙似水。

形式: 古风

江上曲

木兰船系门前树,阿郎今朝棹船去。

去时为问几时归,约道归时日须暮。

江上风水不可期,日暮不知归不归。

形式: 古风

二月望在巩昌客馆夜梦归里中与金十二丈傅九文学同游高五处士别业既觉有感而赋

东风解冻春二月,东还陇西驻吾辙。

中宵好月入窗明,孤馆殊花应时发。

慷慨既罢倚醉眠,梦里迢迢返东浙。

我家住在县乌伤,奕世衣冠绍先烈。

青岩之下华川湄,古木修篁荫门阅。

里中朋友不数人,总角交游到华发。

金丈虽老文益昌,傅子方强气难遏。

县南高叟故所居,别墅新营最幽绝。

大田多稼廪不虚,华屋有轩席常设。

自余便道过家时,三载于今成阔别。

今日何日乃盍簪,固应旧好三生结。

竹林藤簟坐峥嵘,橘径梅蹊行蹩躠。

篇章杂遝诗句哦,盘馔纷纭酒杯啜。

既誇答客语仍狂,颇怜哭子言犹噎。

俨然相对如平生,抵掌论心尽欢悦。

寒钟惊觉顿无聊,一点青灯自明灭。

倍思故隐只山中,却叹浮踪向天末。

嗟我文章非古人,虚名在世真叨窃。

一从螭陛到銮坡,久侍青光入金阙。

每多杜甫能自期,许身欲比稷与卨。

政图事主尽愚疏,岂意谋身转迂拙。

肃将使指往西垂,迢遰河山重跋涉。

严风裂面沙眯眸,冰髯霜鬓茎茎折。

瘦马冲寒不自禁,狐帽貂裘仍狗袜。

得非定远泛星槎,无乃中郎持汉节。

道涂梗塞竟莫通,使事须还遂中辍。

归报吾君扣九重,天颜只尺容趋谒。

傥矜弱质赐恩光,便向明时乞骸骨。

慈母手线犹满衣,先人遗书故盈箧。

鉴湖一曲非所望,家山自可采薇蕨。

形式: 古风

十一月十日宿陈敬初馆中临别有作

岁十一月当严冬,江湖水落潜蛟龙。

萧条长途客旅散,而我买棹过吴淞。

兹行岂为饥饿逼,念子高谊来相从。

托交同门已十载,蒙被教益开愚憃。

时时彼此互有激,譬持寸筳撞巨钟。

姑苏台前揽秋色,丽正门外寻春容。

中间欣戚每相系,要复终始犹駏蛩。

一自去春与子别,旌旗满眼纷纵横。

及兹相见恍如梦,中夜论议披心胸。

君言禄爵非所愿,但愿击壤歌时雍。

却因文章著不朽,韬晦养粹甘为农。

顾我所愿颇异子,谓欲与世相奔冲。

黄金铸印锦悬绶,时至未敢辞侯封。

丈夫出处虽二致,非系愚哲由乖逢。

得意觖望亦常事,所贵自宝如璜琮。

计长较短语辄久,坐听曙鼓声鼕鼕。

人生会合良不易,奈此物役相牵攻。

君留仍泛越来水,我去犹对金华峰。

区区离别不足惜,且复醉子双尊醲。

郊翱自附湜籍辈,此事远矣须追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