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岳所作的《太平学舍八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学问与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首句“陈良称楚璧,姜相擅南金”以古代贤士陈良比作楚国的珍宝,姜相则比作南方的贵重之物,形象地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与推崇。接着,“文物动千古,风流越在今”两句,强调了文化与艺术对于历史的深远影响,并指出即便是在当今时代,这种影响依然存在,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
“洞犀箭砺镞,习羽鹰低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犀牛洞藏箭头,习练的箭矢如同低飞的鹰,既表现了军事训练的严谨与激烈,也隐喻了知识与技能的磨砺过程。最后,“莫遣流光迈,负君头上簪”提醒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逝,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如同佩戴在头上的簪子一样,时刻提醒着自己的身份与职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学问、道德与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责任与使命的重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